曲曲折折 一條美麗的海岸線-陳永龍

曲曲折折 一條美麗的海岸線-陳永龍
KKBOX編輯室
KKBOX編輯室
2014年1月2日,來自台東阿美族馬蘭部落的音樂大師李泰祥病逝,享年73歲;2014年1月3日,翌日夜晚,來自台東卑南族南王部落的歌手陳永龍,在Legacy台北「海岸線」演唱會的舞台上,除了一開始即播放李泰祥60年代曾紅極一時的廣告配樂作品―「野狼125」影片之外,陳永龍沒有說任何話,便一連唱了6首曾收錄在他【日光.雨中】專輯中詮釋李泰祥老師的作品,與台下的聽眾一同擁抱關於大師的每段記憶,他如此謙卑,他情感豐沛,他是陳永龍。 從台下走到台上,再從舞台的後方走到中央,實際上並不遠的距離,陳永龍走了將近10年。 劇場出身,積累舞台能量 但在擁有歌手身分之前,陳永龍的舞台也並不小,從大學時期,他便因參與優人神鼓「聽海之心」(Sound of the Ocean)作品一原住民歌者的選角,一踏就踏上世界級的舞台。當年「聽海之心」受邀至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演出獲得世界各地極高的評價,因此來自各方的演出邀請也接續不斷。陳永龍如今憶起,直說自己何其有幸,能在自己還是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時,便擁有如此精彩的舞台經驗。「那個時候的舞台經驗,讓我學會要如何站上大舞台而不會發抖,它們帶我到許多地方,也讓我知道自己不是只有一點點。」待在劇團的四、五年時間,「聽海之心」就演了一百多場,更因劇團中課程的緣故,認識了李泰祥老師。 民謠,那是我的本質 歌謠中傳唱著礫石平原、酒杯中的溫暖,你認為這應該是愛爾蘭民謠;歌謠中吶喊著戰爭的醜惡、年輕的靈魂,你覺得那應該是美國民謠;歌謠中訴說著小人物日常、大時代事件,你猜那可能是中國民謠……。一個喜歡唱民歌、流行歌的原住民歌手,他向我們形容他心目中的民謠:「民謠,那是我的本質,它本來就活在我的血液裡。那是一個最原始,最單純的東西。」陳永龍分享他在「走江湖」時,一次演唱母語歌的經驗讓他徹底明白,即使聽眾聽不懂他的語言,也捕捉得到歌曲中所要傳達的思鄉之情。即使民謠包裹上不同語言,在不同社會背景下被形塑,「它都是在傳達一些我們共同的感受。所以周杰倫是民謠、鄧麗君是民謠,李泰祥當然也是民謠。」而當陳永龍錄製【海岸線】專輯時,曾對自己詮釋時未能有如同創作者李子恆老師那般淡定之感而有所質疑,但李子恆老師也充滿智慧地告訴陳永龍:「你當然能夠唱得好這首歌,海岸線都會讓我們思念故鄉,但我有我的海岸線,你一定也有你的。」於是,陳永龍用民謠感動了大家,也在民謠中找到了自己的模樣。 心是原鄉,歌是根 在【海岸線】的音樂現場後半,許多登場的嘉賓更讓整個場子熱鬧滾滾,昊恩、家家都來了,當年的「Am樂團」也重出江湖,台下原本只是聽眾的紀曉君更不可能被放過。大家因為家鄉的盛會又聚首,更情意相挺地為陳永龍站台,也許這對於他們這個「要唱歌就大家一起唱」的大家族,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吧。舞台上親密感無所不在,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連句句吐槽,不僅逗得台下觀眾笑得東倒西歪,聽起來都實在溫暖至極。音樂與笑聲間,似乎才慢慢開始懂了陳永龍一路走來對母語歌的執著,如果不能唱母語歌,也要用唱母語的心去唱的心情了。 陳永龍的聲音中總有城市與高山、家鄉與異鄉、自信與懷疑並存的矛盾,卻又是一種迷人的曖昧,而他慢慢學會了接受自己這樣的狀態,喜歡自己,找到自己。也許真的是因為唱歌是他的生命,而民謠也永遠是他的根吧。 *攝影:沈彬捷 *場地提供:後門咖啡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KKBOX音樂誌
KKBOX編輯室
KKBOX編輯室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