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鋼琴三重奏的新定義 – 談Brad Mehldau的The Art of the Trio(上)

爵士鋼琴三重奏的新定義 – 談Brad Mehldau的The Art of the Trio(上)
林華勁
林華勁
Bill Evans Trio
提到爵士鋼琴三重奏,Bill Evans和Keith Jarrett通常是熟知爵士樂的樂迷優先閃入腦海的名字。60年代初期,Bill Evans和貝斯手Scott LaFaro、鼓手Paul Motian的組合率先建構當代鋼琴三重奏的雛型。Evans豐富的和聲及節奏錯置的旋律線、LaFaro如影隨形和Evans的彈奏交錯的動態低音以及Motian點綴而充滿空間感的打法,交織出深具生命力的三重奏型態。
相隔約20年,Keith Jarrett和貝斯手Gary Peacock、鼓手Jack DeJohnette在80年代初期進一步實驗三重奏的可能性。Jarrett簡約的左手配置和如管樂的右手單旋律線、Peacock提供自由的低音外亦不忘堅守貝斯伴奏責任的演奏以及DeJohnette跨越小節障礙的伴奏方式,形塑新的三重奏聲響。 而彷彿命中註定般,再次相隔近20年,新生代的天才鋼琴名家Brad Mehldau為這個編制重新下了定義,不但拓展爵士鋼琴三重奏的視野,也為後一個世代的鋼琴家帶來全面性的影響。
Brad Mehldau Trio
從當代爵士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學院之一New School畢業的時候,正是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在Wynton Marsalis引領的原音復興風潮下,Young Lions們大行其道的時刻。也因此,Mehldau的第一份錄音即是替當時的年輕薩克斯風新秀Christopher Hollyday(註1)伴奏。但是讓他的演奏生涯起飛的,是與另一位幼獅薩克斯風手Joshua Redman的合作(註2)。陸續地,Chris Potter、Mark Turner、Lee Konitz等同儕或前輩薩克斯風手都邀請這位已擁有自我風格的鋼琴新秀一同錄音。 就在這個時刻,Mehldau和貝斯手Larry Grenadier、鼓手Jorge Rossy的三重奏已然成形。這個組合自96年至00年,每年發表一張總共五輯的【The Art of the Trio】系列作品,就如同Evans的專輯【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和Jarrett的專輯【Standards, Vol. 1/2】的地位般,記錄了這個三重奏成為不朽的歷程。 這五張作品揭示了Brad Mehldau Trio具創新性的諸多特色。首先,Mehldau在爵士鋼琴的演奏上發展出一套整合雙手的技巧。在爵士鋼琴的發展史上,左手在Stride時期(註3),是由Fats Waller、Art Tatum等示範快速在低音移動的伴奏技法,到了McCoy Tyner的左手則變成低音的強力敲擊以及四度和聲的挪移。右手從Bud Powell、Lennie Tristano、Herbie Hancock手中可以聽見他們驚人且炫目的旋律發展。但是一直以來,左手和右手間多半伴奏和旋律的分工清楚。Mehldau在這些基礎上進一步整合雙手,呈現嶄新的演奏型態。左右手間可以對話、可以交換彼此的任務,也可以一起構築對位式的樂句,充分利用雙手創造更複雜而豐富的多重旋律。 在【The Art of the Trio Vol. 3】的曲目《Exit Music (For a Film)》中,Mehldau在即興間以左手重現主題旋律,右手則不斷的由反覆的小樂句作為伴奏,漸次發展成一條旋律線,左手則轉化為另一條空間感較多、以重點音達到伴奏目的的線條,雙手的責任隨時可以互置。
而在【The Art of the Trio Vol. 2】飛快的《It’s Alright with Me》中,Mehldau右手的動機時常會接著由左手發展下去,並不停地讓樂句在左右手間往復,既是對話又是相延續的樂思。
Mehldau的獨奏更能顯露出他左右手間的絕佳配合度,聽聽【The Art of the Trio Vol. 2】的《Countdown》或是【The Art of the Trio Vol. 5】的《Along Together》,皆可聽到他不停將樂句重心交錯在兩手間的多線思考方式。 第二,Brad Mehldau Trio引領了當代奇數拍的潮流,進而使奇數拍內化為當代爵士作曲非常常見的一部分。事實上,奇數拍在爵士樂並不是頭一次出現。約莫自60年代開始,鋼琴家Dave Brubeck的經典作品【Time Out】已為節奏的實驗開了先河,小號手Don Ellis亦嘗試在大樂團編作曲摻入奇數拍。70年代後也有不少音樂家以奇數拍作曲。但是這些嘗試大多數是將奇數拍應用在編作曲而非即興,或是在受到世界音樂影響的調式作品中採用奇數拍即興,鮮少有人在和聲複雜的曲式中以奇數拍進行即興。在鼓手Jorge Rossy的建議下,Brad Mehldau Trio開始嘗試將爵士樂的標準曲改以奇數拍詮釋,開啟當代爵士樂壇的奇數拍風潮。 除了在【The Art of the Trio Vol. 1】以5/4拍演奏《I Didn’t Know What Time It Was》外,【The Art of the Trio Vol. 4】中7/4拍的《All the Things You Are》是最讓新生代樂手與樂迷熱血沸騰的演奏實例。Mehldau長達兩分鐘的前奏時而彈奏類似拉丁montuno的節奏,時而讓左手的低音不規則出現。即興中,Grenadier不為常見的七拍clave所囿限(註4),以多變的節奏型態伴奏。Rossy的鼓點隨著Mehldau的樂句流動,屢次在反覆動機出現時跟進。如此行雲流水又融為一體的七拍演奏,帶給爵士樂壇十足的震撼。(待續)
註1:Christopher Hollyday崛起於80年代中後期,當時許多唱片公司偏好簽年輕一輩、外貌彬彬有禮且演奏原音樂器的音樂家,Hollyday即是其中之一。但Hollyday的演奏過度模仿前輩薩克斯風手Jackie McLean,在尚未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前即消失在樂壇中,相當可惜。 註2:Joshua Redman的專輯【Moodswing】和【Timeless Tales (For Changing Times)】都可聽到Mehldau的演出。其中後者亦收錄許多爵士標準曲的奇數拍改編。 註3:Stride是由Ragtime(散拍樂)衍生出來的演奏方式。Ragtime常見交錯在低音和和聲跳躍彈奏的左手固定伴奏形態,但Stride鋼琴家將之活化,使左手呈現更多複雜的節奏以及音程跳躍更大的超技演奏型態。 註4:Clave一詞源自拉丁音樂,意指「key pattern」,為固定在中心以使其他樂器圍繞其發展的一個拍型。一般來說,七拍的clave會在第一、三、五拍的正拍以及第六拍的反拍。
林華勁
林華勁

延伸推薦專輯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