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Neurons
歌單 - 15 首歌曲 |

Sense@Neurons

2015-08-06
試聽 聽全曲
15 首歌曲

生物大腦的神經網絡是可以被自由配置的,它的功能區域的配置是相對且彈性的。

初生:大腦的神經網絡根據DNA基因記載的"基本功能需求"為基礎,
   相對地把微核(microKernals)訊號組植入(載入)大腦的神經網絡,
   腦容量越大(神經元數目越多)每個微核位置之間的距離就越鬆散。

成長:不論有沒有接受外在刺激,每種擅長功能的微核都會自己發展開來,
   都會擴張它的區域,佔據越來越多的神經元,直到與其它的原始微核接觸,
   或許競賽爭奪地盤,或許"你儂我儂"地融合,因訊號相互接觸而相互影響。

飽和:發展成熟的大腦,激盪出越來越豐富"有意義"的神經訊號,
   可用的空間越來越少,靈魂(們)開始嘗試調整它們的鏈結及配置,
   傾向更有效率地使用有限的神經細胞資源。
   對先進人種而言,
   訊號飽和的狀態會刺激神經元細胞分裂,再生更多的神經元細胞以供使用。
   然而,只要某功能被使用的機率越來越少,它的區域就會被其它靈魂擠壓;
   所以,只要某功能一直不斷被使用被強化,碰巧其它靈魂又沒有積極發展,
   那大腦很容易就被這單一功能給佔據,所謂心無旁騖,專心自然成效就彰,
   但其它功能的發展相形之下就越來越萎縮且被抑制,最後就趨近於失能了。

受損:任何的靈魂都具有自我修護的復原能力,但如果某功能整個區域全盤受損,
   即使再一次把如種子(seed)一般的原始微核植入大腦,恐怕也來不及成長,
   因為其發展空間受到週遭其它成熟靈魂的擠壓,"先入為主","大者恆大"。

記憶:記憶存在於神經元細胞的突觸鍵結,神經脈衝訊號的傳遞可改變鍵結強度。
   單一個鍵結可以記載絕對的有限值;多個鍵結則得以記錄相對的模糊印象。


.................................

其實"我"不是"我",是"我們"。 一個"人",是由好幾個靈魂組成。
同一個神經系統內的靈魂在打架,我們稱之為"內心掙扎",
                或稱之"人格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

為何設計電腦時要參考人腦並盡可能模仿人腦? 因為是要設計給人用的嘛!

嗯- 軟體靈魂會物競天擇培養優生,硬體神經網絡呢?
電路的動態連結配置也是有很多需要考慮如何選擇才優的......
硬體神經網絡組織結構改變,
那軟體靈魂培養好的神經訊號傳遞路徑是不是也要跟著調整?

另外,為什麼人類沒有辦法使用到大部份的神經網絡而只使用到局少部份?

聽過的人也聽

    更新時間

    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