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樂團
Artist | Browse personal profile

3秒樂團

1,724 Followers
方向對了 就不怕路遠
12首歌 擁有24種編曲
12個血肉之軀 藏著24個靈魂

3秒樂團,3秒來自Samuel,英文名字在工作朋友間衍生出3秒這個別稱
我希望能呈現出心目中理想樂團的音樂形象,吸引能有共鳴的樂手們一起加入成長碰撞。
也想試試自己能做什麼程度,所以基本上是先完成專輯才開始尋找團員
所以也就不太多想直接用了3秒樂團這個名稱

3秒的全創作專輯 聽得到
熱血 隱忍 堅持 迷惘 宣洩 掙扎 反覆
還有壓不住的 腦海中浮現的
屬於自己的 青春記憶

我們都曾年輕 熱血 持著 甚至瘋狂
也曾在前進夢想的路 來回 跌撞

只要方向對了 就不怕路遠
累積千首編曲作品 數百場live演出的能量
2014年 30歲的3秒
繼續朝夢想的路前進

雖然12首全創作 24首作品 已經溢滿”3秒式”的情緒和感動
但還是有些忍不住 想和你分享的小故事

小故事 200-500字
因為安室奈美惠的美腿 開始認識音樂

所以說專輯封面…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一張吸引人的封面,可以讓對內容物完全沒概念的我掏錢買單
不過這一買,連自己也投入音樂的門票都一起買了

因為小室哲哉 開始彈KEYBOARD

因為安室奈美惠,聯結到了小室哲哉。從報章雜誌報導資料,知道他在音樂上的多重身份,音樂教父的等級。但他也不像一般的幕後音樂人,自己可能比經手製作的藝人還紅,曝光率還高。演唱會上身邊總是圍繞一二十台電子合成器。我也想像那樣,或者說,想往那個世界開始一點一點地靠近。所以開始找地方買器材找老師。而這東西叫電子合成器,不是仿間比較多見的電子琴。最大的差別是前者不會有喇叭,因為是專業器材需要另購監聽喇叭。也因為要搞懂合成器的完整功能,同時也學了MIDI和電腦編曲。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音樂路。

因為搖滾樂的震撼 彈出吉他第一個音

一開始的確是音樂聽到的搖滾樂裡吉他的聲音實在是太震撼,當然就把所有專注力轉移到吉他上,有名的吉他英雄不管喜好幾乎多少都會聽一些,影響比較大的像randy rhoads , eddie van halen ,zakk wylde , nuno Bettencourt 等。那時也都比較專注在吉他技巧上。但越到後期越明白,吉他的影響不只是搖滾樂,對各個曲風的流行音樂的影響之深遠巨大。也不再過於專注技巧,而是更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吉他型的音樂人,在吉他上也許不像大家知道的“吉他英雄”,但是對音樂的影響我覺得是更深遠的。The edge(U2) , dave grohl (foo fighter) , jack white , hide , sugizo ….等等

因為 發現音樂可以這樣”PLAY”

音樂影響者這實在太多了。媽媽愛聽古典樂,也彈鋼琴,我想這是最早的影響
真正專注到音樂樂器編曲上,是小室哲哉,他是KB手,詞曲人,製作人,編曲者等等大概還有很多其他身份,這下子我都想要搞懂了。
迷上搖滾樂的時期,把注意力通通轉到搖滾樂上,各種不同的搖滾,每種都想試試,反正冠上搖滾經典的幾乎都想辦法弄來聽聽。公認的搖滾天團大概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我。比較特別的是,我跟我弟有一段時間很迷dream theater,也加入了一個dream theater的cover團叫wow cow。於是這類progressive rock的風格也對我留下不小影響。
之後其實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迷上電子樂,尤其是breakbeat , bug beat , drums n’ bass的類型
那時買了一台大概是當時最好的取樣機,開始研究每種類型的電子樂有什麼不同,也一度想要買唱盤來自己學著DJ刮盤跟remix,不過後來嫌麻煩也就沒買成。
另外一方面,愛看電影,聽配樂,看小說,假文青,愛幻想,跟做了很多廣告配樂,對我有很大幫助。長久下來自然在做音樂的時候就會先在腦袋裡建立自己的想像跟畫面。

因為 音樂”工作”成為生活的全部 高中的音樂工讀生活

大概高中的時期,KB老師打算開錄音室,問我有沒有興趣去幫忙。正處年輕熱血的我當然一口就答應了。還真的是從很初期開始參與,那個時候連裝潢都還沒,反正就打打雜買東西,粉刷牆壁掃掃地。之後正式成為XX音樂制作公司,我也成了小弟,助理,編曲。那樣的環境對高中生的我來說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編曲室有專業的喇叭,電腦,還有比家裡不知道多幾倍的音源器材。老師們的CD也都擺在那,就算沒事我也常常就在那邊翻他們的CD來聽聽。開始能在公司編曲之後,更是動不動就搞到沒天沒夜,睡在公司當然是家常便飯,但十幾歲的我反而覺得能像個專業忙碌的工作者這樣睡在公司是件很帥的事情,樂此不彼!
那段時間,也學到很多工作上的“倫理”,其實大概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倫理規矩,音樂圈就老師們說的,早期更是嚴格。所以對他們留下的影響理所當然就發揮在我身上。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也不壞,是個很不錯的磨練跟經驗。當然也有不少心中覺得已經太超過的情況。但總的來看,覺得有一些工作處事上的倫理概念是好的。至少在工作上不會當人家說的“白目”。

因為封閉與壓力 蝸起來 過著超商打工和抱著酒瓶入睡 遠離音樂的生活

事實證明,不管再怎麼喜歡,再怎麼完美的工作或生活,都還是需要適度的自我放鬆跟抒發管道。
在做音樂工作的前幾年,是新鮮,興奮,開心,衝刺。而我的個性又是當著迷一件事情,就會push
直到接近它或我的極限。這段時間是非常快速的成長。
三年五年過去,大概也算熟悉自己的工作,雖然不可能精通所有音樂,但喜愛的特定曲風當然是專研的更為深入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一些案子自己比較有共鳴的,當然會有自己希望的做法,想嘗試的東西,想製作的方向。但我開始意識到,上面的人的態度並不是那麼開放的。我的期待可能是想太多的。換句話說,他們對我的期待跟我自己對我自己的期待方向上其實不太一樣。但說到底,我只是編曲,我只是助理,也許在他們眼中我還是只是他們的學生。腦袋開始有這些事情打轉,但又持續著工作的同時,心裡其實就慢慢的崩壞了。逼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我不玩了!
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我不玩了,我要離開這裡。

在家沈寂墮落了很久,半年八個月我想有吧,爸爸忍不住開始說,我不能這樣下去。所以情急之下我就在家附近繞了兩圈,找了間7-11就先做了再說。

我實在不願意把酒跟這些事情牽扯在一起,這是誣蔑酒的。最大的問題是喝的人,不是酒!
對於酒,我想幻想多過於實質上的作用。Rock Star ,藝術家,創作人,電影裡的頹廢形象,很多都跟酒有聯結,我想是這些憧憬讓我對酒有不可自拔的溺愛。

因為圓夢與挑戰 背起行囊 到L.A的求學生活

在去美國之前,音樂制作範疇的工作大概都已經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也是疲乏了,痲痹了,工作上少了刺激,少了新鮮感,熱情不再。
把自己丟到美國一段時間,又是一間知名的流行音樂學校,光想就覺得興奮又不安。挑戰可能是自己以為已算專業的音樂,同時又是個語言生活大不同的地方。這麼刺激的選項,所以我非常短時間內就決定了。
半年的時間,得到的超乎想像。音樂上得到的是肯定與認同,當然這點上大概算作弊,畢竟去之前已經做了將近10年的音樂工作。但面對美國的老師,同學的認同,意義上對我而言是更大的鼓勵。LA是音樂娛樂大城市,得到這邊的一些認同,至少讓我確定我的音樂是不差的,搞不好…很屌!
生活上得到啓發更大,老外看音樂的態度,做事情的邏輯,更單純直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無關身份年紀人情世故。該討論什麼就是什麼。這讓我在這半年裡重新思考了很多事情,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對音樂的態度,都有很大的改變。
所以,回國的前一個月,我已經開始著手規劃自己的專輯!


因為 關進小房間 創作

這部分我不太懂,是要講創作嗎?
創作基本上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關在小房間裡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真漢子就要說話算話 12首歌演變成24首編曲和錄音的不眠地獄(non-stop)

回國是10月初,跟家人朋友工作夥伴打招呼報告心得之後。自己就持續地做著專輯的工作,一邊想辦法找樂團成員。這專輯最大的信念就是,OK~這要是一張我會覺得很屌的國語“搖滾”流行專輯,純粹的搖滾,沒有妥協,沒有K歌,沒有大家覺得流行歌應該要有的。也就是專輯裡的Disc 1
做到一半我開始有另一個念頭,很多表演場地是不太適合太重的搖滾演出,再加上現在又小清新當道,之後一定會有需要做一些類似不插電的演出。我其實也喜歡,並不會排斥。很多搖滾樂團其實也都推出過不插電專輯或live。我開始回想這些音樂,對我而言有個共通的特色是,去掉電吉他,換成木吉他,歌曲正常演出。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很簡單的做法。但就音樂上來說有點點…..無趣。要是歌的本身能完全去掉原本的包袱,重新的用不插電樂器來看待,這樣會刺激得多。於是開始跟身邊的人提起這個想法,而聽到這idea的人反應也都覺得不錯,滿屌的。再加上大家聽到專輯是24首的時候都覺得我可能在開玩笑,“真的假的啊!?”。於是話講出口了,做不出來就遜掉了。這時候大概已經是11月了,disc 1都還沒完成,製作內容馬上先翻了一倍。這意味著要多編曲12首,多錄音12首,多後製12首。所以到了12月的確是有點水深火熱,邊趕邊想:為什麼我要說出口呢?但最後我們做到了,這點我實在是非常驕傲!

因為  感覺是被推(踹?)了一把 就突然從幕後站到台前來了 感謝的人

這個部分也許需要換個標題或什麼的?其實並沒有人推我,我早就想做這事很久了
但是有可以講的部分,大概比較針對之前就已經認識我的人吧。

我一直是個編曲,幕後工作者,演出上是KB手,吉他手。很少人聽過我寫的歌,更少人會知道我想出專輯,還是我自己要唱。但老實說,我很早就想了,並沒有被誰推出來,要說的話,是自己醞釀了足夠的勇氣把真實的自己踹出來。

因為做音樂幕後工作久了,有機會看過聽過或參與到很多歌手,專輯的製作過程。
流行歌手,理所當然要能唱,要多能唱?這點好像能跟外在條件打個交道,兩樣都好當然完美,缺哪邊就得有另一邊補強。這是我一路看過來自己下的結論。
在我有機會稍微嘗試的經驗裡,得到的回應基本上都是不好的,我兩邊都沒有,唱得不夠好,長得不夠帥。
唱得不好是大問題,所以在音樂工作這樣一路走來,其實自己都有默默偷偷的練唱,但也不敢給人知道,畢竟我自己的印像裡是覺得我唱得不好的。
長得不夠帥,這是無解的,我就長這樣子,身材能盡量不要走樣就已經老天保佑了,呵呵。
音樂的部分,國語流行歌我覺得好像一直都不太搖滾,
在音樂工作上也常會碰到”這樣做太搖滾了,或太實驗了“的回應。所以這些東西我一直無法付諸實行。但明明在我喜歡的國外專輯裡都找得到。那些也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團,而是大紅大紫的天團。不過,我不是製作人,我不是唱片公司。

這樣的結論是那我這輩子都不用想出專輯了!

但走了美國一趟讓我想通這件事。如果我真心相信,我寫的這些歌,穿上這樣搖滾的編曲,唱出來的聲音,都有達到我自己覺得認可的標準。那何必在乎其他人怎麼講。應該是要想辦法找到跟我一樣認同的那群人。應該要開始發出聲音讓他們知道我在這裡。不然永遠都不會有答案。而這10年的音樂工作經驗,也剛好讓我練就一身我需要用到的音樂能力。我非常感謝能有這樣的爸媽願意支持我做我想要做的事情,弟弟剛好也玩音樂,有他的陪伴跟互相打屁讓我在音樂路上不至於太寂寞。丰哥是一路走來好像一直都真心覺得我能幹出什麼來的人,甚至比我自己還相信。我實在是由衷感謝!其他好好壞壞老師朋友夥伴路人敵人素人,我都感謝你,因為不管少了哪一個,我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我!

Discography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