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專訪 / 《旨呈x九龍殯儀館: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團隊 不知生焉知死 從音樂獲得生存的力量

KK專訪 / 《旨呈x九龍殯儀館: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團隊 不知生焉知死 從音樂獲得生存的力量
豬力標
豬力標

殯儀館,總是會令人聯想到白事、喪禮,反正就是「生人勿近」,少去為妙。不過在從事殯儀業、近年積極投入生死教育行列的 Bryan、Penny 與陳欣眼中,殯儀館並非如此「大吉利是」,更是一個讓我們反思生存意義的地方。所以這幾名「殯儀界從業員群組」成員,便在去年重陽節,聯同歌手旨呈,於九龍殯儀館開放日舉行《熟悉的音樂 X 不熟悉的葬禮》音樂會,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東歌為載體,擺脫喪禮的固有框架,希望參加者向死而生,珍惜在生的一呼一吸、一分一秒。由於反應熱烈,四人決定以歌單中最受關注的〈係咁先啦〉命名,四月移師到藝穗會,還原殯儀館陳設,與 Stage Music 的家傑舉行一連五場《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讓參加者用音樂反思人生。


不一樣的告別式 以廣東歌療癒心靈

上年音樂會的構思,其實來自「賣棺材的男孩」版主陳欣,跟從事喪禮現場音樂「有時有限公司」的 Penny。陳欣憶起他們有感整個九龍殯儀館開放日的活動內容都較為傷感,便忽發奇想,設計一個能令人快樂地離場的環節。「最初只有我和 Penny 負責,誰料參加者人數愈來愈多,便想邀請專業的表演單位參與,之後轉折地透過不同關係找到旨呈,便成就出上次的音樂會。」

收到陌生人邀約到靈堂獻唱,旨呈最初都十分懷疑:「我第一次收到九龍殯儀館打來,最初以為是詐騙⋯⋯但我了解多點後,就相約見面聊聊。當時的音樂會有一個大約框架,就是以流行曲作分享,但仍未有核心思想。」眾人交流過想法後,認為人在告別式會有很多不同的情感,可以是遺憾、憤怒、哀傷、無奈,甚至快樂,百感交集。一張歌單,特別是廣東歌,絕對能帶動情緒,走往不同階段。最後,旨呈在陳欣跟 Penny 的設計上,加上自己和從社交媒體上收集得來的曲目,整合成最終歌單。

除了「靈堂版」〈係咁先啦〉和〈活著Viva〉在網上掀起一番討論,旨呈分享一些深刻的網民選曲,例如小鳳姐的〈喜氣洋洋〉,還有李蕙敏〈(你沒有)好結果〉:「因為告別式不單單是悼念,也可以是憤怒,縱然參加者的情緒各有不同,但每個喪禮的目的,都是希望生者釋懷和放低。如去年談及生死的港產片的中心思想一樣,歌單同樣有著超渡在生的人的療癒作用。」最後大家離開這個充滿無奈和遺憾的地方,繼續自己的人生,活在當下。

不再忌諱 將藝穗會化身靈堂

雖然社會風氣愈見開放,但奉行傳統華人思想的香港,對於生死議題依然有所忌諱,團隊希望結合大家期望告別親友的方法,如參加者快快樂樂吃個自助餐、跳跳舞等,藉著做個不一樣的告別式,讓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大方分享理想的喪禮。「雖然上次有很多人指責我們不尊重逝者及其家人,可是入場的只有幾百人真正感受過,其他都是看網上短短幾分鐘的演出片段,未必完全了解事情的全貌。每件事都需要有人做開荒牛,所以吸收了這些聲音後,我們想再一次舉行音樂會,將想法延伸出去,讓更多人看到當中的美。」

礙於牌照問題,團隊無法在九龍殯儀館舉行售票音樂會,便將整個概念移師到藝穗會;旨呈更特意找來專業電影美術指導,真實還原靈堂環境,讓觀眾投入演出:「我真的很認真地找了電影美術的同事,來九龍殯儀館周圍度尺,在藝穗會搭一個大一點的靈堂,希望入場人士以仰望形式欣賞,而不是一般的直望,來比喻在面對生命最後的階段,人類變得多麼渺小。」無論資金還是功夫,還原靈堂絕非易事,團隊一開始策劃時也毫無頭緒;全靠旨呈找來從選秀節目認識的舞台劇好友 Buber,一起研究如何透過美術真實呈現整個體驗,才解決到大家的憂慮。

不只場地設計有所提升,音樂上,旨呈更組成了一隊樂隊精心籌備及調整歌單,而今次音樂會亦加插特別環節,讓觀眾更切實地感受到生老病死的主題:「上次是在真的『大酒店』做假的告別式,今次則在假的『大酒店』,加入一些真的告別式元素。」為免劇透,Penny 不公開環節內容;雖然今次多了很多統籌的幕後角色,但她透露仍跟上次一樣,希望能與陳欣加入樂隊表演。「在『大酒店』進行的形式,和藝穗會的很不同,但無論我們在甚麼地方、是甚麼身份,都是想透過音樂表達訊息的人,所以我和陳欣每天都有練習。加上籌備喪事也好,籌辦活動也好,都要即時應對很多突發事,我們也是用這個心態準備音樂會的。」

在中學率先預演 音樂令人獲得釋放

團隊對音樂會充滿信心,是因為他們早前已經收到一個中學老師的邀請,帶同棺材搬到學校作「微預演」。也許死亡這個議題,對中學生來說彷彿很遠,但陳欣觀察到,他們跟靈堂的參加者一樣,有著五味雜陳的感受。「我猜是因為疫情,席上有三分一的學生都表示去過殯儀館。他們不需急於知道發生甚麼事,但那次音樂會能成為種子放在內心,待他們長大後便會明白生死,這就是當中的意義。」場地不限於藝穗會,亦不限於某學校,團隊希望能延續這系列,以生命影響生命。

「殯儀界從業員群組」在推行生死教育一直「走得很前」,近年試過在情人節用靈車送鮮花,呼籲人愛要及時;又曾跟「香港燒賣關注組」合作,推出「先人燒賣」,甚至教人如何燒街衣,都是希望大眾明白死亡既是無常,又是平常。正因為無法預測,我們更要珍惜生命,即使死亡突然來襲,只要無憾活過,死亡也不可怕。而今次再度破格舉行音樂會,音樂則成了一個特別的媒介,將生死概念結合流行文化,讓參加者在現場產生共鳴,獲得釋放。

「有些人很避忌討論生死,平日亦不會無故展開這個話題。但因為這個音樂會,多了很多人願意分享心目中的身後事,所謂的生死教育正是如此。」除了不小心當了「後事諮詢師」的旨呈,在入行前從事音樂的 Penny,亦有感音樂的力量很強大。「我作為一個在前線演奏的人,感受到音樂的重要性,不只是營造氣氛,更能紓緩家屬的情緒。人們能透過音樂將思念、對離別產生的複雜情感連繫起來,成為很好的陪伴。這種力量,也是我很想在今次音樂會呈現的東西。」

每人都有理想的告別式 與親友好好道別

聽過不少人心目中的喪禮,又收集了眾多告別式的必播歌,四人對於自己的告別式,也十分有想法。Penny 早已想好歌單;熱愛音樂和樂於助人的旨呈,則希望親友可以說說笑話:「希望我曾經幫過的人會來看我,然後分享笑話和我生前留下的窩心故事,令大家聽完後能愉快地離開,多一份力量走下去。」

從事殯儀行業十多年的陳欣,曾經做那行厭那行,後事方面希望一切從簡;但接觸生死教育後,有感喪禮的本質是「生死兩相安」,先人和在生的人都要好好道別,所以想有個禮堂,讓親友玩玩表演自己的作品,用音樂跟自己講再見。Bryan 則希望 Penny 為自己創作一首歌,然後讓在世的人得到療癒。

告別式選曲方面,Penny 會選擇自己作曲填詞、在上次音樂會都有表演的〈再〉;旨呈的是李宗盛探討人生歷練的〈山丘〉;陳欣選擇曾幫自己走過低谷、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 MALICE MIZER 的〈au revoir〉;Bryan 的心水則是音樂會點題作〈係咁先啦〉,寄意與親友「下世再玩」。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首自己告別式的 best pick,期待你參加2025年4月4至6日,於中環藝穗會《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以大家的 best pick,重拾生存的力量。

豬力標
豬力標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Press Ctrl + C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