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鋒利審視自我 陶喆

放下鋒利審視自我 陶喆
四年,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裡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不少藝人背著怕被忘記的包袱,只好不斷消耗自己來換取觀眾的目光。即便是被尊稱為「音樂教父」的陶喆,在推出新專輯【再見你好嗎 Hello Goodbye】的主打歌《勿忘我》時,也引發外界不少揣測,對發表這首歌背後的用意和動機感到好奇。為什麼這麼久才推出新專輯?陶喆不諱言,去年父親的逝世帶給他不少的影響:「其實我沒有想到這麼快就面臨到這件事情,因為爸爸的身體一直都不錯。他的事的確讓我有一陣子無法創作,直到後事辦完的兩三個月,我才覺得自己終於平靜和沉澱下來,進入可以創作的狀態。」 再見意味著新的開始 人們常說「有捨才有得」,當你終於能夠放下一些,才能再有空間去容納新的東西。這也是陶喆近幾年的最大感受,不過一開始他並沒有以這個為方向去製作新專輯,「專輯裡有些歌不是近期寫的,像《勿忘我》是【太美麗】時候的作品,只是當時沒有收在專輯裡。在我跟企劃討論專輯主題時,突然發現已經完成的五、六首歌雖然不是同一個作詞人寫的,但都有著「放下和迎新」的共同主題,於是就順著這個思路,想出了『Hello Goodbye』這個名字。」 陶喆還表示,世界上很多語言的「再見」和「你好」都是用同一個字,像夏威夷的「Aloha」、歐洲的「Ciao」等等。這個反差表示著,再見不一定是結束,也可能是開始。 不是因為市場才抒情 聽著陶喆坦然地說著這幾年的生活經歷,顯然他對父親的事情已經漸能釋懷。只是熟悉陶喆音樂的人會認為,這次新專輯非常溫和,沒有以前那種態度和火氣。但如果我們改從他的經歷著眼去看,「學習面對離別」不正就是他這幾年來的生活體驗嗎?那以這個方向來創作又有什麼問題呢? 許多歌手會將專輯形容為自己的孩子,陶喆也不例外,可是並非因為有「懷胎十月」辛苦生出來的感覺。反而是因為他用不干預的方式來讓音樂可以自由發展:「我不會刻意設計或引導作品的走向,就像我們不可能要求或強迫孩子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一樣。舉例來說,【黑色柳丁】剛推出時,很多DJ跟我說很難聽。可是到了後來,同一批DJ又跟我說覺得越聽越好聽、很過癮。所以沒必要去強迫自己的作品要長成什麼樣子。當然有些音樂是先企劃好再去製作的,那也可以。但如果是別人幫你企劃的話,我會覺得不夠真實!」 或許是因為「教父」這個稱號,讓我們對陶喆的音樂總是有所期待,甚至重口味的人會希望他能再次引爆一些火花、挑戰一些話題。所以當他表現的東西與大家期待有落差,尤其是表達「情感」這種千古不變的主題,就引發了一些「創作疲勞」、「遷就市場」、「不再陶喆」的批評聲浪。時間在走,人也在變,隨著歲月和經驗的累積,想分享不一樣的體會也是理所當然。真實而深刻仍然是陶喆的特色,一絲一毫都沒有改變。至於能不能接受他在其他方面的轉變,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攝影:Ayen Lin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KKBOX音樂誌7月號
KKBOX編輯室 - Mandy
KKBOX編輯室 - Mandy

Related Albums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Press Ctrl + C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