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梅絹
歌手

桑梅絹

202位粉絲
試聽 收聽全首
查看完整熱門歌曲
她化身為勇士,傳唱耆老教授的勇士歌;她用生命唱出女人的故事,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細胞流竄著文化的音聲,燃燒著生命的渴欲。
桑梅絹長年在部落中從事音樂藝術傳承工作,擔任多所學校的傳統歌謠指導老師,也是蒂摩爾古薪舞集、查瓦克樂團、海馬樂團的主要表演者。

排灣族歌者桑梅絹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部落,她是家中的老么,和前面的兄姊年齡差距很大,媽媽總說她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因為父母年紀大,只能跟她用母語溝通,但是到了小學,當時還是規定「不可說方言」的年代,她常常因為不小心冒出母語而被罰站。
睡前,媽媽總喜歡跟她一起唱古調,也會讓她帶著葡萄酒(配蘋果西打)去請部落的老人喝,陪老人聊天,好讓她學會更多的歌。只是每到學校同樂會時,別的同學都在唱流行歌曲,只有她一個人唱的是古調,好像異類似的,同輩的朋友、同學也因為不太說母語,而無法跟她做朋友,她的朋友幾乎都是老人,但她倒也不以為意,對她而言這樣的語言與音樂一直是很自然的事。只是納悶為什麼媽媽要這麼堅持孩子學習傳統?

還記得媽媽教她的第一首是〈Kinaiveljeleman〉這首情歌,含蓄委婉地借物表情,傳送一見鍾情的心情,這是排灣古調、詩歌中的獨特文化,但對小少女如她,業已為其纏綿的詩意而有所感。
直到長大後在家鄉當老師,教小朋友唱傳統歌謠,也擔任部落解說員,或是在自己或隔壁部落祭典活動時,擔任領唱的工作,原本傳統的〈勇士歌〉只能由真正的勇士歌頌,但因部落裡已經沒有人會唱,唯有桑梅絹能夠唱出真正的聲音。老人家邊聽她唱古調邊掉眼淚,唱完了更忍不住抱著她,她後來慢慢明白,這眼淚與擁抱的意義,是因為歌與文化就快要消失了。越是靠近部落的歷史與命運,越是了解古調詩詞中的深意,桑梅絹越發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於是她開始在家中教授小朋友古調,但完全採取自由學習的方式,「真要想唱才會學得好。」她很清楚情感與感動是所有學習的動力。(以上摘錄自 – 2014.5.14 明周人物專訪)

文化傳承的工作和一般工作不一樣,沒有穩定的收入,但桑梅絹說,當唱古調給大家聽的時-候,回收的感動,是她最大的回報。因此,也更堅定她文化傳承的使命。桑梅絹在青山部落-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平常都會在部落的工作室教小朋友古調。雖然時常要外出表演,桑梅絹-卻有一個貼心的女兒,如果學校不用上課,女兒就會跟著母親一起外出表演。

桑梅絹的族名是seredau,是母親為她取的名字。是”渲染”的意思,桑梅絹說她會一直唱下去,把唱歌的熱忱傳送給排灣族的下一代,就向她的名字”渲染”一樣。

全部專輯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