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中跟香港人約定再見:RubberBand Ciao 2021 音樂會
你可記得「兩年前的今天」(亦即2019年春季),是怎樣過日子的嗎?回想當時,大部份香港人要不忙於工作、要不想着旅遊,總之各有各精彩,至於RubberBand則全力構思新作品中,希望尋找驚喜。
逃不過的時代巨輪
無人逃得過時代巨輪的追趕。「在公」方面,經歷2019社運衝擊,心繫香港的RubberBand四子(主音6號/繆浩昌、結他手阿正/馮庭正、低音結他手阿偉/李兆偉及鼓手泥鯭/黎萬宏),情緒上均難免起伏或沮喪。踏入2020年,再遇疫情考驗,樂隊的第九張專輯《i》,原定飛兩次日本與爵士大樂團同步錄音,後因封關及隔離因素只得靠科技遙距解決,成品也從三月延期至年尾才推出,配合介紹專輯的《!》音樂會亦需採用網上形式舉行,甚至樂隊本來早已申請到紅館2021年4月演出檔期,也不能馬上宣布或開始製作,得靜觀環境變化去從長計議,整個團隊亦陷生計壓力。
心繫香港的音樂會
在疫情難測之下,四子跟團隊仍然爭取機會,決心舉行一連四場的「RubberBand Ciao 2021 音樂會」,並且目標明確地想藉音樂激勵同路人,並想到以兼具「Goodbye & Hello」雙重意義的意大利文「Ciao」作主題,跟大家透過精心編排的歌單及現場空間設計,互相分享種種「聚與散」的故事與感想。
安穩中蘊釀的裂縫
6號以其激昂腔調唱罷〈Dedicated To...〉,高呼一聲「我哋係香港人嘅樂隊 - RubberBand」後,緊接就演繹了多首節奏明快的輕快名作〈¿醒未?〉、〈每道微小〉、〈一早地下鐵〉、〈小涼伴〉及〈阿波羅〉,跟大家細味平凡生活中的美事與情感,同時也藉由別有寄意的歌詞,帶領大家回想起過去看似尋常的生活中,原來早已隱藏着許多時局、社會及人際關係的暗湧,只是很多時基於生計營役、城市節奏趕忙,我們從不曾靜下心,好好去觀察其中變異,結果讓許多問題暗中滋生,以至演化成後來許多不可收拾的局面。
黑暗教會我們的事
呼應「聚與散」主題,完成上半場的選曲後,下半場樂手均陸續地分階段退場,只留下四子跟個別單位,繼續熱烈邀唱〈田鼠論壇〉、〈健兒〉和〈堅彌地城〉的歌曲。其中被視為RubberBand代表作的〈睜開眼〉,又精巧地運用了「光柱」式燈光設計,配合館內全場暗黑的格局,模擬出形同獄牢的效果,以歌明志地直言了樂隊對現時社會不公的憤慨,並同步鼓勵每位被現實壓垮心情的同路人,還是要保持「就覺醒/面向這現實世界/無懼睜開眼」,擇善固執地處世為人:「呢首9年前寫好嘅作品,過後經歷『聚散』愈嚟愈難唱,但假如一日仲有機會唱,我哋都會繼續唱畀大家聽!」
及後演唱的〈挾持〉、〈山河故人〉及〈倒行詩〉時,6號又特別強調,人生中難免經歷眾多分離時刻,亦未必可有時光機回到過去,但我們仍然可以珍惜每個仍然同在的分秒,〈練習說再見〉之餘也好好練習相處。
當Patrick也離台後,6號還笑說台上「東南西北」只餘RubberBand四子,雖則略有傷感,可是他們感恩的是經過世事變改,大家仍可同守初衷地互相扶持、成長,也感激路上那些同樣相信他們、給予過鼓勵與支援的人,如邀請樂隊跨足電影音樂創作的陳木勝導演。紀念對方英年早逝,四人圍成一圈、柔聲獻唱〈心照一生〉後,以作致敬。
可以愛時,放膽去愛
此曲唱罷,阿正、泥鯭及阿偉相繼離開,台上只餘6號。話說「Ciao」音樂會每晚的高潮環節之一,是由每位成員獨唱及分享個人「聚散故事」。第三晚時,就有6號泣不成聲地憶述告別亡母的難過,「我從來唔擅長面對『分離』,過去呢年幾以來,陪伴媽媽入院、見證佢身體衰退,到舊年3月佢終於離開咗我哋,我唔知點解仲夠膽做呢個音樂會,仲好快決定主顯叫做『Ciao』。」
6號說,過程中反思良多,「音樂好神奇,陪我度過好多難捱時刻。回想自己為媽媽寫嘅歌曲、作品仲未夠,亦可以更多。因為佢花上一生養育同照顧我,幫助我去成就理想,但佢離開世界以後,如果自己都唔好好記住佢,就好似會令佢嘅付出彷彿消失咗。加上呢幾年通過寫文、寫歌、出post、彈琴玩音樂,自己得以抒發好多情感、紀錄好多時刻。未來,想好似尊敬嘅于逸堯老師、周耀輝老師所鼓勵,為媽媽寫更多作品,好好懷念佢嘅貢獻。仲有,感激老婆Tim Lui,喺我傷痛時又代為寫出好多心聲。」說罷,6號自彈自唱出〈M.A.M.A.〉,悼念媽媽。
約定你,未來見!
曲終後,音樂會的「離別」部份完結,但RubberBand冀盼給樂迷傳遞的不是傷感,而是可以繼續前行、勇敢做人的力量,於是將Encore部份定為「散後.再聚」副題,在此環節中齊齊換上為音樂會而設計的T恤,重返舞台上演繹歌詞豁達的新歌〈Ciao〉、意氣昂揚的〈逆流之歌〉、充滿希望的〈發現號〉、〈未來見〉及暖心的〈夏令時間〉等,並於離場前特意再次高呼:「我哋係嚟自香港嘅RubberBand,永遠都係!」並引用〈Ciao〉歌詞跟樂迷道別,也約定:「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