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的教父級團體!!經典的專輯!!!
我只能說此Album超棒,喜歡非主流搖滾的您一定要聽
========================================
專輯名稱:Metropolis Part 2: Scenes From A Memory
出版年份:1999
專輯成員:
James Labrie - Vocals
John Petrucci - Guitar
John Myung - Bass
Mike Portnoy - Drums
Jordan Rudess - Keyboard
1999年,在眾多樂迷的殷殷期盼下,Dream Theater果然不負眾望,推出了一張令人振奮激賞的Concept Album,這是DT繼<Images and Words>之後前衛金屬論壇最勁爆的焦點新聞。各種報導與評論相繼出籠,喜歡在線上聊天的網友也多了一分議題,DT剎時成了前金樂壇萬人睹目的焦點,這張專輯不但替前衛金屬的定義與精神做了最佳銓釋,也替前衛金屬的編曲、創作、演奏技巧以及發展方向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Scenes From A Memory>的出現對DT有著雙重的意義:其一是挾其前衛金屬教父之勢,完成了一張具有完整概念的前衛金屬歌劇(Metallic Opera),這張專輯與The Who的<Tommy> ,Pink Floyd的<The Wall> ,Queensryche的<Operation: Mindcrime> (請參考筆者另一份評論Queensryche前衛金屬的先趨全盤分析,裏頭有完整的解析),併稱搖滾四大歌劇。然其編劇架構與演奏技巧之複雜度遠勝於前者,堪稱是一張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而2000年5月20日的來台演唱會,紮紮實實的一口氣將這個歌劇搬上舞台,這種無間斷式的演奏不但徹底的讓樂迷確信這不是像Queen一樣要藉助錄音室重復錄音的技巧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讓我們見識到團員的體力與默契,這也是搖滾樂界罕見的現場演唱。
Jordan Rudess,9歲時就進入Julliard,受過九年完整的古典音樂教育,最初接觸的Pop Music是Beatles的音樂,17歲那年意外的聽到了Emerson, Lake& Palmer的專輯<Tarkus>,而迷上了前衛搖滾以及電子合成樂器,Moog和Synthesizer。對於這種能隨心所慾的利用各種音色來詮釋樂曲的樂器為之動容,18歲那年拿到了獎學金準備進入Julliard音樂學院的大學部,而當時的指導老師也預言,如果他繼續深造勢必成為美國新一代的偉大鋼琴演奏家之一,但是他卻放棄了獎學金而走上了搖滾樂的不歸路,他曾與名吉他手Vinnie Moore合錄過<Time Odyssey>專輯,也參與過Dixie Dregs的巡迴演出。
1994年獲得Keyboard Magazine票選為最佳新人獎。最令他得意的是在與新舊的Keyboard手一起評比時他的排名竟然儘次於他最心儀的Keyboard手─Keith Emerson。他是在參與DT的成員Mike Portnoy與John Petrucci的Side Project:Liquid Tension Experiment時被延纜進來的。DT的成員除了James Labrie之外,其他的成員都來自於波斯頓的Berklee School of Music。我們可以在Kevin Moore時期的DT作品中發現Keyboard和Guitar是勢均力敵的。而Derek Sherinian時期的作品<A Change Of Seasons>、<Falling Into Infinity>吉他似乎佔了主導性的地位。Derek的Keyboard固然華麗,但感覺上是較被動,變成了潤飾和氣氛營造的角色。而這張由Jordan Rudess擔綱的專輯卻是Keyboard與Guitar分廷抗禮,不但華麗典雅,而且囂張跋扈,在在處處可以發現Keyboard與Guitar的競飆,換言之DT回到Kevin Moore時代的樂風但複雜度尤有過之。
-專輯評論-
這張專輯的故事是否與<Images and Worlds>中的"Metropolis part 1"有絕對的關聯?很難論定,但是從Part 1的歌詞中的 "I was told there's a miracle for each day I try. I was told there's a new love that's born for each one has died..." 可以確信故事的靈感來自於這首歌的啟發。
延續上一首歌尾聲的鋼琴James Labrie唱出Nicholas在深夜裏行單影孤,很無助的思索解不開謎團的一段抒情樂段之後,曲子急轉直下變成沈重的節拍,當唱到She passed away, She was so young之後,背景悠揚的合聲陪襯出令人替Victoria婉惜的場景,而接著Without faith without hope, There...之後在Mike急促而連續的鼓點引領轉進下一個樂段,這一段的處理真是漂亮的無話可說。而在歌曲行將結束時,Keyboard與Guitar的對彈,更是可圈可點!過去不管在Kevin Moore的時期或是Derek Sherinian時期,我們從未感受到像這張專輯─Keyboard的分量幾乎與Guitar旗鼓相當。若非Jordan Rudess功力深厚,絕不可能出現這種場面,如果仔細聆聽這個部份的Keyboard我們也可以感受到Keith Emerson在那張專輯的彈奏手法,我們不難想像Keith Emerson對Jordan Rudess的影響!
在這首歌裏頭,頭條新聞部份的音效處理,聽起來像早期單聲道的收音機,確實能產生追朔往事的那種懷舊的效果。而James Labrie在反覆唱著:Our deeds have traveled for, What we have been is what we are 那種扭曲的聲音,加上迴音和背景音效,也頗能製造那種drift和fading的感覺,讓聽者多一層想像的空間。
從催眠中回神過來的NIcholas,事後想起Vitoria的悲劇,引發他無限的感傷。
7.Through Her Eyes
第七首歌"Through Her Eyes",是Nicholas了解到Vitoria的身世之後的感言:
The Sleeper (Julian) "嗜好一如閃耀的湖,荷包塞滿令人興奮!我幽禁的心靈雖已疲乏過度卻充滿慾望!活在這個如字謎般的世界,令我無處安身, 我無法擺脫這迷陣。這冷血的城市,召喚我回家,家是我渴望的!願能回到真正屬於我的家。拉我一把,因我正向下沈淪,在地上爬行,無法擺脫它的掌握(指賭性),我很了解不能有這種嗜好!家,正在召喚我!"
The Miracle (Ed) "記得第一次她來看我,她的苦惱傾巢而出,向我哭訴了整夜。記得我被告知舊愛已死,新歡已經誕生。我從未想過能持續這種生活方式,然而不管我多努力的嘗試,我卻無法阻止。活在他們(指Julian與Victoria) 的另外一個生活裏,他們不會有結果。我將娶她為妻,她甜蜜的誘惑召喚我回家,我渴望的家園,那也是屬於她的家。她欣喜若狂的神情,對我有相當大的意義!那怕是欺騙自己的兄弟!Victoria注視的眼神與沈思的微笑,如同給了我歸宿。老天爺!他是我的兄弟,但是我深愛著她,我無法拒絕與她交往。欺騙,可恥,這種感覺正督促我返回自己的家。"
"I remerber the first time She came to me, poured her soul out all night and cried"時不唱而改用旁白,聲音出自於老舊而音質欠佳的Speaker。這種手法,有非常戲劇化的效果,利用旁白來區隔唱腔,可以襯脫出那是一個往事的回憶,而音質欠佳的Speaker Voice也有懷舊的功能,更可以畫龍點睛的刻劃出那種遙遠記憶的場景。當The Miracle唱到:"Deception, dishonor. It's calling me back to my home"之後,Sitar琴再度出現,這一回的Sitar琴更是意義非凡。
首先是Sitar琴的本身,它來自於印度,而所謂的輪迴與轉世的思想源自於印度,這種樂器的使用事實上已將故事形而上的哲學思想予以具體化,其次是Sitar的琴聲以及樂曲本身的調子,具有印度乃至於中東音樂的色彩,對於西洋人來說,印度或中東,不只是神秘,距離他們還相當遙遠,因此這種樂曲的安排暗示著劇中人偏離了正道,他們急於求得心靈的解脫,或者脫離家太遠了,如今他們歸心似箭。在這裏我們又聽到,賭場吆喝的聲音,以及巫山寒雨,男歡女愛的聲音,Dream Theater再一次的引用這種背景效果來凸顯故事的臨場感。Sitar琴之後是Keyboard與Guitar Solo的對彈,氣勢如虹,Bass也緊扣著主旋律不放,Mike的鼓從頭到尾,變拍連連,過門得非常漂亮,當Nicholas唱到:"Leave no doubt, to find out. It's calling me back to my home.",再次回到曲尾那段囂張的音牆。此時John Petrucci 一段古典華麗的吉他速彈,有如臨門一腿,將整首歌帶入高潮。這首歌不只是整張專輯最Heavy的部份,也是最精華的一首經典。
9.The Dance of Eternity
第九首歌"The Dance of Eternity"是首演奏曲。歌名,永恆之舞指著是眾生生命的輪迴,根據佛家的理論,一切眾生除肉體之外,裏頭含藏著八識,也就是所謂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前面的六識對應外界的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當六識感覺到六塵之後。眾生有了喜怒哀樂,這種七情六慾使眾生產生執著,這種執著就是由第七意識所主宰。當六道眾生死亡時,前面六識再加上第七識,整個收斂起來蘊藏在第八意識(即所謂的阿賴耶識,俗人稱為靈魂),而這個阿賴耶識有如容量無限Giga bit的Hard Disk一樣,帶著你所作的一切善惡,隨著業力的牽引去六道投胎轉世,也就是藏在裏頭的Memory在作祟,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所謂的習氣或者是慣性,您以為莫扎特這個音樂神童或者是Yngwie Malmsteen這位吉他鬼才真的那麼神嗎?他們可能在前輩子或者說幾生幾世都在玩樂器,而這些基礎早就刻在他的Memory裏頭了,只要外緣成熟,隨時會被激發出來的,所以玩樂器的朋友,當你無法突破時千萬別灰心,將心沈澱下來,引出靈感,當靈光爆破時,你將會驚喜連連!
這首歌所要傳達的結論:「If I die tomorrow, I'd be allright, Because I believe that after we're gone, the spirit carries on.」雖然具有很正面的意義,但是整個曲子確是令人鼻酸,讓聽者淚水禁不住會奪眶而出。
細心的歌迷會發現James Labrie唱第一段時,"Where did we come from! Why are we here? Where do we go when we died? ....."好像似曾相識?沒錯,那是Pink Floyd在使用的手法,甚至James的唱腔就是Roger Waters的標準唱腔----自我,自閉,有時候帶一點冷眼看世界的那種感覺,Roger Waters離開Pink Floyd之後,雖然Pink Floyd還是有很好的表現,但是音樂卻失掉那麼一點冷漠感,Pink Floyd的音樂給人的那種、自閉、自戀、孤芳自賞、看盡世間榮華的那種質感,這是在其他任何一個樂團身上都找不到的。由這首歌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所有的搖滾樂師都可能彼此影響, 在這種交替影響下,我們才有這個榮幸聽到愈來愈複雜,愈來愈精緻的歌,我不讚成人家用Copy的字眼來批評一些樂師,拾取前人的精華有何不可?我們甚至應該鼓勵更多國內的樂手,去演奏Copy的歌,只有透過不斷的吸收那些大師級樂手的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自己的作品,閉門造車只會讓自己裹足不前,甚至不長進。畢竟在缺乏深厚的基礎。盲目的呼應市場的需要,很草率的提出自己的創作,那是無法持久與生根的。
The Miracle:
(註:這是出事之後,Ed這位真正的凶手,企圖掩滅證據的場景)
"星期五的傍晚,我的手仍沾著血,想到她竟為了那個不知好歹的的男人,離我而去。我是唯一生還者,沒有證人在犯罪現場,我必須趕緊掩飾,我想時間仍然足夠。小抄裏頭的字眼讓他(指Julian)看起來無助與失落。我想世人會相信(他們是一場情殺的事件)。心中強烈的感覺,我終於找到了真愛,終於找到了解脫,不再分心,在喪失妳之前,我寧可先奪去自己的生命。"(註:這是Nicholas用另一種方式形容Ed寫了之後放在Julian 錢包的小抄)
The Sleeper:
(註:這個嗜賭如命死得有點不明不白的糊塗蛋,除了說"我掛了",大概也說不上什麼了吧!)
"「曾幾何時,我們都中槍倒地,曾幾何時,我們的生命逐漸淡出。」"當他們的屍體倒在地上,悲劇已接近尾聲,兩個人的靈魂升上空中,他們的恐懼完全消失,刺眼的強光映入眼簾,死去的靈魂再生了,熟悉的聲音明亮的響徹雲霄。(註:很有趣,這種形容子句令人想起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羽化成蝶,飛舞而去的場景,大概也只有童話小說才會用這麼戲劇性的手法吧!)
超強的教父級團體!!經典的專輯!!!
我只能說此Album超棒,喜歡非主流搖滾的您一定要聽
========================================
專輯名稱:Metropolis Part 2: Scenes From A Memory
出版年份:1999
專輯成員:
James Labrie - Vocals
John Petrucci - Guitar
John Myung - Bass
Mike Portnoy - Drums
Jordan Rudess - Keyboard
1999年,在眾多樂迷的殷殷期盼下,Dream Theater果然不負眾望,推出了一張令人振奮激賞的Concept Album,這是DT繼<Images and Words>之後前衛金屬論壇最勁爆的焦點新聞。各種報導與評論相繼出籠,喜歡在線上聊天的網友也多了一分議題,DT剎時成了前金樂壇萬人睹目的焦點,這張專輯不但替前衛金屬的定義與精神做了最佳銓釋,也替前衛金屬的編曲、創作、演奏技巧以及發展方向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Scenes From A Memory>的出現對DT有著雙重的意義:其一是挾其前衛金屬教父之勢,完成了一張具有完整概念的前衛金屬歌劇(Metallic Opera),這張專輯與The Who的<Tommy> ,Pink Floyd的<The Wall> ,Queensryche的<Operation: Mindcrime> (請參考筆者另一份評論Queensryche前衛金屬的先趨全盤分析,裏頭有完整的解析),併稱搖滾四大歌劇。然其編劇架構與演奏技巧之複雜度遠勝於前者,堪稱是一張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而2000年5月20日的來台演唱會,紮紮實實的一口氣將這個歌劇搬上舞台,這種無間斷式的演奏不但徹底的讓樂迷確信這不是像Queen一樣要藉助錄音室重復錄音的技巧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讓我們見識到團員的體力與默契,這也是搖滾樂界罕見的現場演唱。
Jordan Rudess,9歲時就進入Julliard,受過九年完整的古典音樂教育,最初接觸的Pop Music是Beatles的音樂,17歲那年意外的聽到了Emerson, Lake& Palmer的專輯<Tarkus>,而迷上了前衛搖滾以及電子合成樂器,Moog和Synthesizer。對於這種能隨心所慾的利用各種音色來詮釋樂曲的樂器為之動容,18歲那年拿到了獎學金準備進入Julliard音樂學院的大學部,而當時的指導老師也預言,如果他繼續深造勢必成為美國新一代的偉大鋼琴演奏家之一,但是他卻放棄了獎學金而走上了搖滾樂的不歸路,他曾與名吉他手Vinnie Moore合錄過<Time Odyssey>專輯,也參與過Dixie Dregs的巡迴演出。
1994年獲得Keyboard Magazine票選為最佳新人獎。最令他得意的是在與新舊的Keyboard手一起評比時他的排名竟然儘次於他最心儀的Keyboard手─Keith Emerson。他是在參與DT的成員Mike Portnoy與John Petrucci的Side Project:Liquid Tension Experiment時被延纜進來的。DT的成員除了James Labrie之外,其他的成員都來自於波斯頓的Berklee School of Music。我們可以在Kevin Moore時期的DT作品中發現Keyboard和Guitar是勢均力敵的。而Derek Sherinian時期的作品<A Change Of Seasons>、<Falling Into Infinity>吉他似乎佔了主導性的地位。Derek的Keyboard固然華麗,但感覺上是較被動,變成了潤飾和氣氛營造的角色。而這張由Jordan Rudess擔綱的專輯卻是Keyboard與Guitar分廷抗禮,不但華麗典雅,而且囂張跋扈,在在處處可以發現Keyboard與Guitar的競飆,換言之DT回到Kevin Moore時代的樂風但複雜度尤有過之。
-專輯評論-
這張專輯的故事是否與<Images and Worlds>中的"Metropolis part 1"有絕對的關聯?很難論定,但是從Part 1的歌詞中的 "I was told there's a miracle for each day I try. I was told there's a new love that's born for each one has died..." 可以確信故事的靈感來自於這首歌的啟發。
延續上一首歌尾聲的鋼琴James Labrie唱出Nicholas在深夜裏行單影孤,很無助的思索解不開謎團的一段抒情樂段之後,曲子急轉直下變成沈重的節拍,當唱到She passed away, She was so young之後,背景悠揚的合聲陪襯出令人替Victoria婉惜的場景,而接著Without faith without hope, There...之後在Mike急促而連續的鼓點引領轉進下一個樂段,這一段的處理真是漂亮的無話可說。而在歌曲行將結束時,Keyboard與Guitar的對彈,更是可圈可點!過去不管在Kevin Moore的時期或是Derek Sherinian時期,我們從未感受到像這張專輯─Keyboard的分量幾乎與Guitar旗鼓相當。若非Jordan Rudess功力深厚,絕不可能出現這種場面,如果仔細聆聽這個部份的Keyboard我們也可以感受到Keith Emerson在那張專輯的彈奏手法,我們不難想像Keith Emerson對Jordan Rudess的影響!
在這首歌裏頭,頭條新聞部份的音效處理,聽起來像早期單聲道的收音機,確實能產生追朔往事的那種懷舊的效果。而James Labrie在反覆唱著:Our deeds have traveled for, What we have been is what we are 那種扭曲的聲音,加上迴音和背景音效,也頗能製造那種drift和fading的感覺,讓聽者多一層想像的空間。
從催眠中回神過來的NIcholas,事後想起Vitoria的悲劇,引發他無限的感傷。
7.Through Her Eyes
第七首歌"Through Her Eyes",是Nicholas了解到Vitoria的身世之後的感言:
The Sleeper (Julian) "嗜好一如閃耀的湖,荷包塞滿令人興奮!我幽禁的心靈雖已疲乏過度卻充滿慾望!活在這個如字謎般的世界,令我無處安身, 我無法擺脫這迷陣。這冷血的城市,召喚我回家,家是我渴望的!願能回到真正屬於我的家。拉我一把,因我正向下沈淪,在地上爬行,無法擺脫它的掌握(指賭性),我很了解不能有這種嗜好!家,正在召喚我!"
The Miracle (Ed) "記得第一次她來看我,她的苦惱傾巢而出,向我哭訴了整夜。記得我被告知舊愛已死,新歡已經誕生。我從未想過能持續這種生活方式,然而不管我多努力的嘗試,我卻無法阻止。活在他們(指Julian與Victoria) 的另外一個生活裏,他們不會有結果。我將娶她為妻,她甜蜜的誘惑召喚我回家,我渴望的家園,那也是屬於她的家。她欣喜若狂的神情,對我有相當大的意義!那怕是欺騙自己的兄弟!Victoria注視的眼神與沈思的微笑,如同給了我歸宿。老天爺!他是我的兄弟,但是我深愛著她,我無法拒絕與她交往。欺騙,可恥,這種感覺正督促我返回自己的家。"
"I remerber the first time She came to me, poured her soul out all night and cried"時不唱而改用旁白,聲音出自於老舊而音質欠佳的Speaker。這種手法,有非常戲劇化的效果,利用旁白來區隔唱腔,可以襯脫出那是一個往事的回憶,而音質欠佳的Speaker Voice也有懷舊的功能,更可以畫龍點睛的刻劃出那種遙遠記憶的場景。當The Miracle唱到:"Deception, dishonor. It's calling me back to my home"之後,Sitar琴再度出現,這一回的Sitar琴更是意義非凡。
首先是Sitar琴的本身,它來自於印度,而所謂的輪迴與轉世的思想源自於印度,這種樂器的使用事實上已將故事形而上的哲學思想予以具體化,其次是Sitar的琴聲以及樂曲本身的調子,具有印度乃至於中東音樂的色彩,對於西洋人來說,印度或中東,不只是神秘,距離他們還相當遙遠,因此這種樂曲的安排暗示著劇中人偏離了正道,他們急於求得心靈的解脫,或者脫離家太遠了,如今他們歸心似箭。在這裏我們又聽到,賭場吆喝的聲音,以及巫山寒雨,男歡女愛的聲音,Dream Theater再一次的引用這種背景效果來凸顯故事的臨場感。Sitar琴之後是Keyboard與Guitar Solo的對彈,氣勢如虹,Bass也緊扣著主旋律不放,Mike的鼓從頭到尾,變拍連連,過門得非常漂亮,當Nicholas唱到:"Leave no doubt, to find out. It's calling me back to my home.",再次回到曲尾那段囂張的音牆。此時John Petrucci 一段古典華麗的吉他速彈,有如臨門一腿,將整首歌帶入高潮。這首歌不只是整張專輯最Heavy的部份,也是最精華的一首經典。
9.The Dance of Eternity
第九首歌"The Dance of Eternity"是首演奏曲。歌名,永恆之舞指著是眾生生命的輪迴,根據佛家的理論,一切眾生除肉體之外,裏頭含藏著八識,也就是所謂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前面的六識對應外界的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當六識感覺到六塵之後。眾生有了喜怒哀樂,這種七情六慾使眾生產生執著,這種執著就是由第七意識所主宰。當六道眾生死亡時,前面六識再加上第七識,整個收斂起來蘊藏在第八意識(即所謂的阿賴耶識,俗人稱為靈魂),而這個阿賴耶識有如容量無限Giga bit的Hard Disk一樣,帶著你所作的一切善惡,隨著業力的牽引去六道投胎轉世,也就是藏在裏頭的Memory在作祟,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所謂的習氣或者是慣性,您以為莫扎特這個音樂神童或者是Yngwie Malmsteen這位吉他鬼才真的那麼神嗎?他們可能在前輩子或者說幾生幾世都在玩樂器,而這些基礎早就刻在他的Memory裏頭了,只要外緣成熟,隨時會被激發出來的,所以玩樂器的朋友,當你無法突破時千萬別灰心,將心沈澱下來,引出靈感,當靈光爆破時,你將會驚喜連連!
這首歌所要傳達的結論:「If I die tomorrow, I'd be allright, Because I believe that after we're gone, the spirit carries on.」雖然具有很正面的意義,但是整個曲子確是令人鼻酸,讓聽者淚水禁不住會奪眶而出。
細心的歌迷會發現James Labrie唱第一段時,"Where did we come from! Why are we here? Where do we go when we died? ....."好像似曾相識?沒錯,那是Pink Floyd在使用的手法,甚至James的唱腔就是Roger Waters的標準唱腔----自我,自閉,有時候帶一點冷眼看世界的那種感覺,Roger Waters離開Pink Floyd之後,雖然Pink Floyd還是有很好的表現,但是音樂卻失掉那麼一點冷漠感,Pink Floyd的音樂給人的那種、自閉、自戀、孤芳自賞、看盡世間榮華的那種質感,這是在其他任何一個樂團身上都找不到的。由這首歌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所有的搖滾樂師都可能彼此影響, 在這種交替影響下,我們才有這個榮幸聽到愈來愈複雜,愈來愈精緻的歌,我不讚成人家用Copy的字眼來批評一些樂師,拾取前人的精華有何不可?我們甚至應該鼓勵更多國內的樂手,去演奏Copy的歌,只有透過不斷的吸收那些大師級樂手的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自己的作品,閉門造車只會讓自己裹足不前,甚至不長進。畢竟在缺乏深厚的基礎。盲目的呼應市場的需要,很草率的提出自己的創作,那是無法持久與生根的。
The Miracle:
(註:這是出事之後,Ed這位真正的凶手,企圖掩滅證據的場景)
"星期五的傍晚,我的手仍沾著血,想到她竟為了那個不知好歹的的男人,離我而去。我是唯一生還者,沒有證人在犯罪現場,我必須趕緊掩飾,我想時間仍然足夠。小抄裏頭的字眼讓他(指Julian)看起來無助與失落。我想世人會相信(他們是一場情殺的事件)。心中強烈的感覺,我終於找到了真愛,終於找到了解脫,不再分心,在喪失妳之前,我寧可先奪去自己的生命。"(註:這是Nicholas用另一種方式形容Ed寫了之後放在Julian 錢包的小抄)
The Sleeper:
(註:這個嗜賭如命死得有點不明不白的糊塗蛋,除了說"我掛了",大概也說不上什麼了吧!)
"「曾幾何時,我們都中槍倒地,曾幾何時,我們的生命逐漸淡出。」"當他們的屍體倒在地上,悲劇已接近尾聲,兩個人的靈魂升上空中,他們的恐懼完全消失,刺眼的強光映入眼簾,死去的靈魂再生了,熟悉的聲音明亮的響徹雲霄。(註:很有趣,這種形容子句令人想起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羽化成蝶,飛舞而去的場景,大概也只有童話小說才會用這麼戲劇性的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