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 賽德克巴萊 電影原聲帶
Album - 9 songs |

餘生 賽德克巴萊 電影原聲帶

2014/10/23
Preview Full Track
9 songs
繼「回家三部曲 - 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長」素人音樂家陳建年再度與紀錄片導演湯湘竹攜手合作,為魏德聖所監製的「餘生 - 賽德克‧巴萊」紀錄史詩長片跨海配樂。此專輯除了完整收藏電影中所使用的音樂及罕聞的賽德克族古老歌謠吟唱,還特別收錄了導演未用的其他配樂珍貴版本。

陳建年以他擅長的吉他演奏為基調,融匯了鋼琴、排笛、木笛、口簧琴、三弦琴及手風琴等多種器樂,娓娓譜出當年被迫遷徙、失去摰親、遠離家園、壓抑悲苦的抗日餘生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伴隨著霧社事件的遺族們,在八十年後的今天,翻山越嶺回到賽德克族的祖靈之地「Pusu Qhuni」——傳說中,那是具半石半木、高聳入雲的巨岩,也是賽德克族起源之處。

八十年的故事很長,導演湯湘竹用此片彌補了魏導在《賽德克 ‧ 巴萊》電影裡無法詳述的環境背景,而陳建年的音樂則提供了《餘生 - 賽德克 ‧ 巴萊》最重要的「底氣」,也影響了整部紀錄片的節奏。當故事的面紗伴隨著配樂一幕幕地被揭開,我們終於得以隨著遺族的步伐前往幽遠神秘的峻嶺,親臨賽德克族的聖地 Pusu Qhuni,傾聽族人與祖靈跨越時空的感人對話。

----------------------------------------------------------------------

關於電影
餘生—賽德克‧巴萊
Pusu Qhuni

拍攝緣起
2010年的9月電影「賽德克 ‧ 巴萊」殺青了,但魏德聖導演心中同時還有個心願,那就是除了以劇情片讚美賽德克男性勇士的英雄事蹟外,也希望以紀錄片形式,記述霧社事件後的抗日餘生,如何從悲劇倖存者的處境,以無比的勇氣直面未來,成為今日的清流部落。因此邀請完成「回家三部曲」的紀錄片導演湯湘竹(同時也是賽德克‧巴萊的錄音師)來執導這部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

故事大綱
悲傷了很久很久,淚水流得很長很長,長到匯聚成一股「清流」,蜿蜒圍繞,保護著河流中央的「川中島」(現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那裡休憩許多疲憊的靈魂,等待著傷口癒合的一天,踩著輕步,銀鈴般歌唱, 在青山微風裡。

八十年後,曾參與霧社事件的遺族踏回了過去祖先奔跑的土地。在那,高山綿延,水鹿追逐,遙遠、神祕的深處,Pusu-Qhuni仍矗立著。傳說裡,Pusu-Qhuni是具半石半木、高聳入雲的巨巖,是賽德克族起源之處。

八十年,嗷嗷待哺的嬰孩,已成鬢髮霜白的老者;八十年,悲歡離合已上演了無數次。原諒仇恨,可能只需一瞬間,但也可能比八十年還長。

被日人強迫遷徒的抗日餘生,失去摰親,遠離家園,生命被監看、被限制,最後只能選擇噤聲,以求自保。他們壓抑了悲苦,眼淚無從渲洩,前車之鑑,只有要孩子努力唸書。於是清流部落,成為了今天教育程度最高、公務人員最密集的原住民部落。

八十年的故事很長,願意開口娓娓述說的歷程也很長。當故事的面紗終於被揭開,被流傳,今日也得以逐一拜訪「餘生」遺族,傾聽他們的故事;也得以前往幽遠高山之中,尚饗發源地Pusu-Qhuni。

2011年7月5日
餘生紀錄片工作隊伍
終於抵達了賽德克族的發源地
Pusu-Qhuni
隊伍裡
有攝製組漢人十一位
事件餘生後裔巴萬那威父子三人
十四位布農族高山協作

巴萬那威父子
毫不遏抑激動的情緒
請祖靈們不分語群夙怨
共享薄酒
這或許是迫遷清流以來
餘生及其後裔
少數或唯一的一次
造訪親臨祖靈之地
在所有人為之動容的此刻
Pusu-Qhuni報以靜默

賽德克族
從遺世獨立
直面各式強權入侵
短短百年
所遭逢的無以名狀的苦痛
Pusu-Qhuni
凝立深藏於群山之中
報以一貫的靜默

早在十三世紀
伊斯蘭蘇菲派詩人魯米曾言

在善行和惡行之外
有個地方
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
當靈魂
在那片草地上彼此面對面
世界頓然充實
無需言語
想法 語言甚至是彼此的對話
都不再有任何意義

這是紀錄片餘生的終點
也是賽德克族的起點

握手
湯湘竹
導演餘生後記

----------------------------------------------------------------------

餘生—與陳建年
湯湘竹 寫

每當製作和原住民有關的紀錄片時,建年是我很重要的「底氣」。從他給的音樂中,可以很清楚的讀到他的看法,確實,也影響了影片的節奏。

當建年交出最後一個「餘生」作業後,聽說他不是潛水就是釣魚,老在海邊廝混。很有默契的,我們有很長的時間未聯絡。這首最後的曲子,我下的標題是「歡聚祖靈」。

按下播放鍵,節奏漸次宣洩而出;我似乎看著他在自己的小錄音間裏打著赤膊(當時是冬天),咬牙切齒死命敲著打擊樂器,熱氣蒸騰、汗水(可能還有淚水)飛濺,用僅剩的力氣發出最後一聲嘶吼~。高亢的聲音,穿透密閉的錄音室,迴盪在南王淒寒的夜空;狗群吠叫、嬰兒啼哭、酒聚舉杯的手全暫停在空中……。

最過份的事還在後面——我決定不用。

朋友之間是不興互相標榜稱讚的,這一次,建年還是「很堅持」。面對如此沈重的歷史題材,就因為他不是學音樂的,所有的編曲配器也仍是他一個人獨力完成。好吧,我有放鬆一點,我說這一次你可以用Midi(電子合成器)。

當拍攝時,我逐漸感覺工作隊伍所面對的,是事件之後所有的Udux(賽德克語,泛指理性世界所無法解釋的所有事)。我從未和建年談過此事,但身為原住民的他,面對這數百年來民族的苦痛史,內在的翻騰一定比我這白浪(原住民對漢人的統稱)尤甚。

孤獨的剪接室,每當將他的配樂放進畫面時,總是緩緩飄進濃稠的煙草味;後面的椅子上坐著老人,啜飲著固定敬奉的美酒,咕噥的說:「他是我們的人吼~!」

好吧!或許下一次,我會試著做那種從高空跳入大海,一直笑像笨地瓜的那種影片。但是,親愛的朋友,已經過了三年…,以前你給的帽子已不堪使用,快畫一頂新的給我吧!對比於蘭嶼的養尊處優,我這身軀不停奔走的苦命白浪浪,你手繪的圖騰,可是來自我們共同生長的這塊土地,最溫暖最飽滿的祝福啊~!



賽德克‧巴萊—與湯湘竹
陳建年 寫

該說些什麼呢?相對於湯兄所說,我在蘭嶼服務哪叫養尊處優,這應該是本島人對於外島工作者的偏見吧!如今蘭嶼島上的轉變越來越大,事務或事故也變多了,該排解的糾紛、該處理的交通事故、該開的違規罰單、不得不挖的意外事故遺體,件數似乎比起往年還多……好了啦,不講這個啦!

前陣子角頭音樂老大來電,問我發行這紀錄片音樂的想法,我其實很想阻止他。原因是......這樣的音樂會不會害聆聽者的情緒變得更沉重、更悲情。想像蘭嶼的蔚藍天空突然轉變成烏雲籠罩的陰冷空間,這……到底是好是壞呢?合作過的紀錄片算起來其實不是很多,但從來沒有遇過這麼悲情的故事。當一頭栽進如此悲壯的故事,沒想到做出來的音樂竟也這麼哀傷。自認自己已經算是夠悶的人,做完這樣的音樂,發現自己的情緒也跟著沉重憂鬱起來了,真是......的!如果要再找我做紀錄片配樂,我只想做那種........就是直接從高空跳入大海的影片音樂,而且故事劇情是從頭笑到尾像笨地瓜的那種影片,呵呵.......不好意思,我發現我越來越挑惕了!

以前做過的紀錄片,偶爾會拿出來再聽幾遍,但結束「餘生」這紀錄片的音樂後,我似乎不想再去回味這些音樂,原因是不想讓自己再陷入沉重又悲傷的情緒。餘生紀錄片的故事暫且不談,但想起做這配樂的過程還真傷腦筋,尤其當我事後知道有些音樂沒被導演用到時,那真的是......會讓人想罵粗話!(我相信很多製作配樂的音樂人都有這種感受吧!)回想當時自己錄音的環境及過程;在一間沒有隔音設備的宿舍房間,每當錄音前都還得將附近的雞、狗、豬羊趕走,隔壁學校的鐘聲響起,附近民眾的寒暄聊天聲,路過的汽機車及垃圾車聲,呃......還有村辦公室的廣播聲,都會造成錄音過程中止的原因。這都還算可以忍受,痛苦的是,要如何編出適合影片情緒的音樂,還有就是面對自己很不專業的樂器彈奏及錄音技巧,一直是當時令我頭痛的事。

原以為做完紀錄片音樂應該日後就沒事,沒想到現在又要發行出版,我......一直問我自己;該如何說服自己出版這張配樂。內心總會質疑;不就看過紀錄片就好了啊!再聽紀錄片音樂豈不是會更讓人情緒更低靡。唉......好吧!就當我想太多。只希望看過紀錄片再聽過音樂的朋友,千萬別讓心情憂傷沉重。試著從故事裡找出人生的美好,把握當下隨緣惜福。我只能這麼說了,呵呵…..!

Related Albums

See All

    Release Date

    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