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光明的時刻,也是黑暗的時刻 幸好有一種力量用最溫柔的方式等待 「總想找到一個不用說太多話就可以讓人明白的方式」 郭采潔暌違三年的歌手身份,再一次開口,想用更郭采潔的方式唱歌,那麼會是什麼模樣?那麼會是什麼歌曲? 演員的郭采潔,歌手的郭采潔,各種面貌的郭采潔,用力每一次的可能,每次都是全新的開始,繽紛奪目,壓縮而快速的閃過螢光幕和眾人腦海,這次我們終於有機會用更完整透徹的方式,看見聽見郭采潔。 「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滿足感」 醞釀兩年,製作一年,采潔提到當初發想用電影短片和原聲帶的形式,結合演員和歌手身份,是非常興奮和期待的,也在全力以赴的籌備過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滿足感! 大膽嶄新的概念,量身打造的迷你電影,精心自選的12首歌曲,重新挖掘碰觸可能更完整,更真實的郭采潔,迷你電影和音樂影音作品同步推出,重新詮釋郭采潔 。 「這是光明的時刻,也是黑暗的時刻; 幸好有一種力量用最溫柔的方式等待」 用25分鐘明白這句話的可能性 用12首歌相信這句話的真實性 這是一張沒有周遭溫暖力量就無法產生的作品,也是一張因為周遭用最溫柔的方式支持和等待才終於誕生的作品,采潔在過去三年因為緊湊的生活節奏、有限的時間、疲憊的身心狀態,萌生過多次放棄專輯的念頭,而現在有好多感謝,感謝周遭所有人的溫暖守候與等待,讓作品慢慢醞釀調整到最適合、最剛好、最郭采潔的狀態。 同時這也是一張希望給人力量、溫柔守護的專輯,在光明的時刻,靜靜陪伴,在黑暗的時刻,給出溫暖的力量。 這是一張不是你想像中的專輯,但這是郭采潔最想讓你看見、聽見的樣子。 愛造飛雞 迷你電影 劇情簡介 雞姐臨走前丟下一句:我愛你,需要超能力嗎?之後她就消失了。阿飛急著回到兩人的住處想理論,怎麼知道開門的雞姐,根本還不認識他...。但是阿飛不怕,至少他們相遇了。他們愛過,他可以用一輩子解釋。 台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新生代導演陳映蓉,繼票房冠軍「十七歲的天空」、動作喜劇「國士無雙」、華麗奇幻「騷人」後,再度以鮮明角色設計、獨特敏銳觀察,獨到喜劇風格,打造奇幻浪漫短片新作,不獨有著輕鬆詼諧的趣味故事,也探討愛情與時間的關連,側寫宿命與注定的浪漫想像。 愛造飛雞 迷你電影原聲帶 ★專輯母帶遠赴倫敦著名音樂殿堂級錄音室Abbey Road Mastering Studio進行製作,並由Lily Allen、Blur、Kylie Minogue專輯指定錄音師Geoff Pesche操刀。 ★郭采潔首度擔任製作人,4首新歌+8首特殊意義翻唱曲,橫跨五種語言,超過24個月全心投入。 ★隨專輯附贈最貼身的陪伴,Amber紋身貼紙 1. 單飛 Solo Flight - 是天堂的樣子 以有別於原曲的輕快溫暖,改以緩慢悲傷,遙遠思念單飛離開身邊見不到面的人,以不同視角的重新詮釋,適合安靜下來聆聽,歌詞結尾下了最好的註解,我用音樂思念你。 2. How Can I Tell You - 是邊緣化的思念 像拿起話筒對著想說話的人說話,更多的親暱感、現場感、真實感,甚至保留錄音瑕疵,配樂也盡量極簡,一點點絃樂和吉他,是采潔想說卻無法說得話,「 I can't think of right words to say」。 3. 分分鐘需要你 Need You Every Minutes - 是想像的愛 采潔時常在香港街頭和電影裡頭聽到的歌曲,也是轉換成演員身份後,只要聽到都十分開心的歌曲,音樂刻意處理干擾般的迴響,彷彿街頭或餐廳隨處播放的背景音樂般,重溫當初和音樂開心偶遇的時光,複習純粹的快樂。 4. 外面 Outside - 是失控的成長 以有別於原唱和眾多翻唱的感傷,改編以輕快遊樂園的歡樂氛圍,以正面態度重新詮釋往更大的地方去冒險,是自己回頭和過去的自己對話,看見自己的轉折和成長。 >> 專輯第二波感性溫暖告白 5. 船碇 Anchor - 是重生的可能性 因原曲的華爾茲旋律和節拍結構,接近早期老台語歌曲型式,采潔一早就設定希望翻唱成為台語歌,想完成爸爸和奶奶希望聽采潔唱台語歌的心願,文雅詩詞早期台語用法,特別邀請台語正音老師謝文德參與配唱,情緒和咬字是專輯最難唱的歌曲,感謝家人無條件的愛,不管走的多遠,都有一份踏實穩定的安心歸屬。 >> 專輯第三波抒情推薦 6. 愛人呢 Where Is Lover - 是必須堅強 愛有沈醉,有心碎,有時讓人特別自卑。打開堅強包裝的脆弱,是采潔感情觀最當下的自我剖析,最透明的自我對話,所有無法說,不知從何說的,都隨著音樂自然流露而出。 7. Wish You Were Here - 是世界越來越小,家越來越遠 時常在歐洲地下道聽到的歌曲,是異鄉的感覺,也是想家的心情,編曲特別著重營造畫面感和開闊感,同時冷冽疏離的電氣搖滾也是采潔的新鮮嘗試。 8. 沒有以後 Nothing In The Future - 是下一次未來 兩個人既然不能一輩子,只能一陣子,就把一陣子當作一輩子來過,珍惜現在的擁有,不求未來的永久。 9. Last Smile - 是曾經很勇敢 從第一張專輯之後,久違的搖滾快歌,是大學時期曾經在師大小公園街頭演唱的歌曲,編曲是專輯極少數忠於原曲的歌曲,是紀念,也是想要永遠記住當初唱歌是多麼單純和快樂的事情。 10. Letter Read - 是自由自在 采潔每天都會聽的歌曲,是和自己相處很自在,明白過去好的、不好的都是過程,see my light love my dark。 11. Always In Love - 是感謝 2015全新量身打造姊妹互相支持打氣的歌曲,特別邀請好友徐佳瑩、季欣霈一起合唱,首次一起合作錄音的三人,在錄音過程就像是女生的聚會般,充滿輕鬆、默契、自在和愉快,編曲也特別拿掉較陽剛的鼓,以弦樂為主,營造女生聚會的柔軟調性和愜意。 >>專輯首波抒情推薦 / 迷你電影主題曲 12. Bird n' Tree - 是等我回來 Bird是愛造飛雞短片裡無拘無束的雞姐,也是大家對采潔的暱稱,Tree是愛造飛雞裡頭堅定守護的阿飛,也是采潔身邊家人、歌迷、朋友最溫暖的守候,主題曲恰如其分串聯起采潔演員和歌手兩種身份,彼此呼應。 主題曲創作來源一樣充滿身邊溫暖的力量,由熟悉的音樂創作夥伴,細膩觀察采潔許多心裡想說卻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複雜感受,量身打造送給采潔的驚喜禮物,以彷彿簡單的寓言故事,包裝承載繁複濃厚的思緒,感謝身邊所有的人,而曲式編寫也如同故事一般起承轉合,捨棄傳統間奏,並保留demo般簡單純粹的鋼琴和吉他,讓故事更清澈動人,也讓首次擔任製作人的采潔,交出有別以往的嶄新歌曲。
這是光明的時刻,也是黑暗的時刻 幸好有一種力量用最溫柔的方式等待 「總想找到一個不用說太多話就可以讓人明白的方式」 郭采潔暌違三年的歌手身份,再一次開口,想用更郭采潔的方式唱歌,那麼會是什麼模樣?那麼會是什麼歌曲? 演員的郭采潔,歌手的郭采潔,各種面貌的郭采潔,用力每一次的可能,每次都是全新的開始,繽紛奪目,壓縮而快速的閃過螢光幕和眾人腦海,這次我們終於有機會用更完整透徹的方式,看見聽見郭采潔。 「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滿足感」 醞釀兩年,製作一年,采潔提到當初發想用電影短片和原聲帶的形式,結合演員和歌手身份,是非常興奮和期待的,也在全力以赴的籌備過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滿足感! 大膽嶄新的概念,量身打造的迷你電影,精心自選的12首歌曲,重新挖掘碰觸可能更完整,更真實的郭采潔,迷你電影和音樂影音作品同步推出,重新詮釋郭采潔 。 「這是光明的時刻,也是黑暗的時刻; 幸好有一種力量用最溫柔的方式等待」 用25分鐘明白這句話的可能性 用12首歌相信這句話的真實性 這是一張沒有周遭溫暖力量就無法產生的作品,也是一張因為周遭用最溫柔的方式支持和等待才終於誕生的作品,采潔在過去三年因為緊湊的生活節奏、有限的時間、疲憊的身心狀態,萌生過多次放棄專輯的念頭,而現在有好多感謝,感謝周遭所有人的溫暖守候與等待,讓作品慢慢醞釀調整到最適合、最剛好、最郭采潔的狀態。 同時這也是一張希望給人力量、溫柔守護的專輯,在光明的時刻,靜靜陪伴,在黑暗的時刻,給出溫暖的力量。 這是一張不是你想像中的專輯,但這是郭采潔最想讓你看見、聽見的樣子。 愛造飛雞 迷你電影 劇情簡介 雞姐臨走前丟下一句:我愛你,需要超能力嗎?之後她就消失了。阿飛急著回到兩人的住處想理論,怎麼知道開門的雞姐,根本還不認識他...。但是阿飛不怕,至少他們相遇了。他們愛過,他可以用一輩子解釋。 台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新生代導演陳映蓉,繼票房冠軍「十七歲的天空」、動作喜劇「國士無雙」、華麗奇幻「騷人」後,再度以鮮明角色設計、獨特敏銳觀察,獨到喜劇風格,打造奇幻浪漫短片新作,不獨有著輕鬆詼諧的趣味故事,也探討愛情與時間的關連,側寫宿命與注定的浪漫想像。 愛造飛雞 迷你電影原聲帶 ★專輯母帶遠赴倫敦著名音樂殿堂級錄音室Abbey Road Mastering Studio進行製作,並由Lily Allen、Blur、Kylie Minogue專輯指定錄音師Geoff Pesche操刀。 ★郭采潔首度擔任製作人,4首新歌+8首特殊意義翻唱曲,橫跨五種語言,超過24個月全心投入。 ★隨專輯附贈最貼身的陪伴,Amber紋身貼紙 1. 單飛 Solo Flight - 是天堂的樣子 以有別於原曲的輕快溫暖,改以緩慢悲傷,遙遠思念單飛離開身邊見不到面的人,以不同視角的重新詮釋,適合安靜下來聆聽,歌詞結尾下了最好的註解,我用音樂思念你。 2. How Can I Tell You - 是邊緣化的思念 像拿起話筒對著想說話的人說話,更多的親暱感、現場感、真實感,甚至保留錄音瑕疵,配樂也盡量極簡,一點點絃樂和吉他,是采潔想說卻無法說得話,「 I can't think of right words to say」。 3. 分分鐘需要你 Need You Every Minutes - 是想像的愛 采潔時常在香港街頭和電影裡頭聽到的歌曲,也是轉換成演員身份後,只要聽到都十分開心的歌曲,音樂刻意處理干擾般的迴響,彷彿街頭或餐廳隨處播放的背景音樂般,重溫當初和音樂開心偶遇的時光,複習純粹的快樂。 4. 外面 Outside - 是失控的成長 以有別於原唱和眾多翻唱的感傷,改編以輕快遊樂園的歡樂氛圍,以正面態度重新詮釋往更大的地方去冒險,是自己回頭和過去的自己對話,看見自己的轉折和成長。 >> 專輯第二波感性溫暖告白 5. 船碇 Anchor - 是重生的可能性 因原曲的華爾茲旋律和節拍結構,接近早期老台語歌曲型式,采潔一早就設定希望翻唱成為台語歌,想完成爸爸和奶奶希望聽采潔唱台語歌的心願,文雅詩詞早期台語用法,特別邀請台語正音老師謝文德參與配唱,情緒和咬字是專輯最難唱的歌曲,感謝家人無條件的愛,不管走的多遠,都有一份踏實穩定的安心歸屬。 >> 專輯第三波抒情推薦 6. 愛人呢 Where Is Lover - 是必須堅強 愛有沈醉,有心碎,有時讓人特別自卑。打開堅強包裝的脆弱,是采潔感情觀最當下的自我剖析,最透明的自我對話,所有無法說,不知從何說的,都隨著音樂自然流露而出。 7. Wish You Were Here - 是世界越來越小,家越來越遠 時常在歐洲地下道聽到的歌曲,是異鄉的感覺,也是想家的心情,編曲特別著重營造畫面感和開闊感,同時冷冽疏離的電氣搖滾也是采潔的新鮮嘗試。 8. 沒有以後 Nothing In The Future - 是下一次未來 兩個人既然不能一輩子,只能一陣子,就把一陣子當作一輩子來過,珍惜現在的擁有,不求未來的永久。 9. Last Smile - 是曾經很勇敢 從第一張專輯之後,久違的搖滾快歌,是大學時期曾經在師大小公園街頭演唱的歌曲,編曲是專輯極少數忠於原曲的歌曲,是紀念,也是想要永遠記住當初唱歌是多麼單純和快樂的事情。 10. Letter Read - 是自由自在 采潔每天都會聽的歌曲,是和自己相處很自在,明白過去好的、不好的都是過程,see my light love my dark。 11. Always In Love - 是感謝 2015全新量身打造姊妹互相支持打氣的歌曲,特別邀請好友徐佳瑩、季欣霈一起合唱,首次一起合作錄音的三人,在錄音過程就像是女生的聚會般,充滿輕鬆、默契、自在和愉快,編曲也特別拿掉較陽剛的鼓,以弦樂為主,營造女生聚會的柔軟調性和愜意。 >>專輯首波抒情推薦 / 迷你電影主題曲 12. Bird n' Tree - 是等我回來 Bird是愛造飛雞短片裡無拘無束的雞姐,也是大家對采潔的暱稱,Tree是愛造飛雞裡頭堅定守護的阿飛,也是采潔身邊家人、歌迷、朋友最溫暖的守候,主題曲恰如其分串聯起采潔演員和歌手兩種身份,彼此呼應。 主題曲創作來源一樣充滿身邊溫暖的力量,由熟悉的音樂創作夥伴,細膩觀察采潔許多心裡想說卻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複雜感受,量身打造送給采潔的驚喜禮物,以彷彿簡單的寓言故事,包裝承載繁複濃厚的思緒,感謝身邊所有的人,而曲式編寫也如同故事一般起承轉合,捨棄傳統間奏,並保留demo般簡單純粹的鋼琴和吉他,讓故事更清澈動人,也讓首次擔任製作人的采潔,交出有別以往的嶄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