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舞吧!機器人的孩子

熱舞吧!機器人的孩子
Let the music in tonight, give life back to music!20年過去,Daft Punk 始終是我們派對上的必備曲,新世代新浪潮都不重要,只要還能熱舞,我們就都是機器人的孩子! 聽說,派對上現在沒人講舞曲一詞了,改叫它「EDM」。EDM 高壓猖狂的音色,那是前幾年 Electro-House 與 Brostep 混血了流行音樂的產物。這裡所指的 Electro-House 並非過往類比合成器年代的 Electro,而是 2000 年代中期、以法國雙人組 JUSTICE、廠牌 Ed Banger 與 Kitsune 為代表的 Indie-Electro 爆炸風潮;Indie-Electro 前頭的「Indie」,除了有別於過往 Electro 曲風,同時意味著當中與 Indie-Rock 的裙帶關係,因而你可以見到當時繽紛多彩的 Nu-Rave 高潮迭起,在 Klaxons、The Gossip、CSS、Chicks on Speed 等當紅隊伍與眾多舞池化的 Remix 作品裡, Nu-Rave 現象的確是舞曲與搖滾樂聯姻後最美好的蜜月期。 雖說 JUSTICE 首張專輯【†】與 Ed Banger 眾將的招牌音色,經過派對魔王 Steve Aoki、Brostep 看板 Skrillex 而更為「親民」(ㄨˊㄋㄠˇ)化,隨後成為了美式 Electro-House 乃至 EDM 的濫觴,但真正驅使 JUSTICE 用上這樣如「機器般的搖滾樂」或是「有機化的電子舞曲」型態的,則是 Daft Punk 在 2005 年推出的第三張專輯【Human After All】。聽聽音如其名的單曲《Robot Rock》開頭與大鼓並進的爆裂吉他 Riff 以及《Technologic》的機器化放克,給了 Justice 在《Water of Nazareth》與《D.A.N.C.E》、《DVNO》幾首舞池國歌裡多麼好的營養。
然而,事實上【Human After All】在發行當時被視為是 Daft Punk 的一次滑鐵盧,不叫好也不賣座,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 2001 年發行了超級經典【Discovery】之後,相隔四年的等待換來的並非樂迷想要擁抱的派對機器人。除了前述單曲的機器化概念,專輯中直指媒體愚民的《The Brainwasher》、《Television Rules The Nation》等題材,對於從歡愉的《One More Time》而認識他們的派對子民們來說都太過嚴肅——其實就如同前年新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問世,飽滿的 70 年代靈魂讓很多人說「怪怪的」、「不像他們」、「超不『電音』的,不嗨啊」一樣——於是【Human After All】到了引入搖滾樂血脈的 Indie-Electro 風潮時才評價一轉。 講到這裡我覺得不妨這樣想:Daft Punk 原本就不是一對要跟你派對的機器人來著,而是他們原本就是人,是為了要革命而在自己身上進行了機器化的龐克武裝。 90年代中期向前回推二十年左右,法國的次文化幾乎被三件事佔了大宗:新浪潮運動、存在主義、Modern Jazz,如此氛圍下使得法國跳舞音樂在 Euro-Disco 風潮早期顯得相對缺席,宛如一灘死水;而 1997 年 Daft Punk 的處女專輯【Homework】,即是對這無聊的優雅丟下震撼彈,不只讓蟄伏已久的法國音樂人全面甦醒,更在全球舞界啟動了一場如諾曼第登陸般的 French Touch 搶灘逆襲。 【Homework】在很多地方都打破了當時電子音樂創作的思考方式,其中最亮眼的或許是讓 Filter 成為樂句表情的主角,從 Techno、House 節奏到 Hip-Hop 骨架裡都能破格運用。而將拼貼手法混搭在 Acid 音色,速度從 100至130 bpm 的全方位表現,更是破除類型囿限的鬼馬手法。因而【Homework】不只是啟動了法國舞曲復興的開關,在同時也與英國的 The Chemical Brothers、Fatboy Slim 日後掀起的搖滾型態舞曲 Big-Beat 風潮相呼應,亦讓比利時的 Soulwax / 2manydjs 兄弟檔造成影響。
至於真正讓全球掀起機器人狂潮、影響力持續到現在的作品,便是 2001 年的經典【Discovery】。縱貫十多年的《One More Time》、《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Digital Love》等名曲一字排開,聽到的是一張混雜了 Techno、House、Disco,但又具有搖滾血液甚至是 Metal 元素,在某些時刻又不著邊際的玩上古典樂橋段,透過如夢似幻的機器歌聲與招牌的 Filter 聲響之中,從頭到尾反而更像是一張無比悅耳的流行音樂專輯——其實也就如同專輯由松本零士所操刀之動畫裡的外星人樂隊,【Discovery】更像是兩個機器人來到地球造訪的伴手禮:一張二十一世紀的流行舞曲藍圖。 近二十年的時間裡,French-Touch、Nu-Rave、Indie-Electro、Nu-Disco、EDM……舞池的繽紛隨著當紅標籤轉換,而Daft Punk兩位機器人總是駛在前頭讓一票製作人看著車尾燈。再次想想【Random Access Memories】發表時到現在的全球音樂走向,或許不久後又真會應證機器人的龐克預言,而那精準度往往一點也不傻。 圖片來源|SONY MUSIC 撰文|DJ Spykee 1981 年生,曾任滾石唱片宣傳、THE WALL MUSIC 活動企劃、Hinoter 映樂誌專欄作者。學生時代短暫玩團之後於傳奇舞場 Spin 開啓 Club DJ 生涯,後自創派對品牌「DANCE ROCK TAIPEI」至今,目前同時經營獨立音樂商店「2manyminds 貳樂號音樂舖」。
agnès b. RDM LIVE
agnès b. RDM LIVE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