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聲音地景計畫,音樂人創作捷運旋律

臺北聲音地景計畫,音樂人創作捷運旋律
繼「捷運驗票閘門聲音美化」及「車廂內轉乘、終點站廣播提示旋律」之後,「臺北聲音地景計畫」推出第三部曲,為台北捷運四條高運量路線設計各自專屬的「捷運列車進站音樂」。創作者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合在音符中,並採用木琴、卡林巴琴、西洋大鍵琴及鋼片琴,交織出輕鬆明快的節奏,輕巧的琴音及上揚的旋律,象徵捷運列車即將帶著旅客啟程前往城市的各個角落。首先於12月19日起登場的是由雷光夏為淡水信義線創作,有著電影般小旅行情境的列車進站音樂。 捷運列車從將進站紅燈閃起到抵站約有30秒的等待,文化局表示,捷運聲音地景第三部曲特別邀請到雷光夏陳建騏李欣芸周岳澄4位知名的音樂創作人,分別為淡水信義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松山新店線等4條高運量捷運路線創作進站前的主題旋律;創作過程中,每位音樂人依照各路線的特色屬性,以自身的觀察及體驗,將他們對於捷運列車即將進站的心情與想像轉化為音符,列車進站燈亮起時同步啟動約30秒的旋律,取代等待前的空白。 已有多張個人專輯的雷光夏,2010年以電影「第36個故事」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再於2011年獲得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她這次為淡水信義線創作的進站音樂取名為「旅行」,她表示,捷運紅色線的前身多年前其實是淡水線的老火車,記得在學生時代曾搭它去淡江上學,也記得那最後一班列車即將停駛時人們的依依不捨....,當時沿路都還是農地、芒草、水筆仔,還有老農夫會牽牛經過。在淡水線的盡頭是侯孝賢拍「小畢的故事」的場景。所以這條線一直給我出城小旅行的感覺,也有一些台灣新電影的場景味道。而紅線的另一端,就是非常當代精神宣傳指標的台北一零一,因此這列車對我而言就像是從過去、駛向現在、未來。她說,這次做的的音樂採用了木琴、卡林巴琴、西洋大鍵琴及鋼片琴,以多樣器樂交織出音樂鐘般的提醒,除了有小旅行的意味,也有像是金色粉末的音色飄浮,希望讓它能夠像是撒上魔法的一列車,穿梭在古老與現代的城市間。 首發登場的紅線的進站音樂只擇定於民權西路站、雙連站、中山站、台北車站、台大醫院站、大安森林公園站、信義安和站、台北101/世貿站等8個車站聽得到。未來陸續登場的3條路線的進站音樂也會以選定站點的方式推出。 另外三位進站音樂創作者也都很有來頭,分別是創作中和新蘆線(橘線)的陳建麒,曾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金鐘獎音效獎,及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創作板南線的李欣芸則曾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創作松山新店線(綠線)的周岳澄不僅曾獲24、25屆金曲獎,大家已熟悉的捷運票口閘門鋼琴聲及轉乘站終點站提醒旋律都是出自他手。 由台北市文化局推動的「台北聲音地景計畫」,成功地與捷運公司針對台北捷運推出四階段的搭乘體驗的改造計畫,今年已陸續完成了柔化驗票閘口警示聲、增設車廂內轉乘、終點站廣播提示旋律、及這次邀請音樂人創作進站音樂三方案,明年上半度將接續針對有特色的捷運站體打造專屬該站體的環境音樂,這些"聲音"不僅實踐了音樂介入公共空間的政策理念,讓搭乘捷運的上班族及旅人放鬆心情,舒緩城市生活的緊湊步調,同時形塑了台北的城市特色。
Cityzine 城市誌
Cityzine 城市誌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