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沒有擊倒 2011香港樂壇

《那些年》,沒有擊倒 2011香港樂壇
Losh
Losh

看著《那些年》席捲香港各大頒獎禮,甚至奪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我們不應唏噓香港樂壇今年沒有代表作。因為,《那些年》的成功,多多少少得益於電影的推波助瀾;《那些年》的背後,有一首本港佳作《那誰》可以分庭抗禮;《那些年》的運氣,讓它趕得及在年尾大熱《年少無知》出現前已穩奪票數....這首「過江龍」,沒有打垮「地頭蟲」,回頭細況這一年的香港樂壇,其實有很多耐人尋味的亮點。 本末不倒置 EP盛行也可精彩 近十年,只要一回顧香港樂壇,少不免會拿陳奕迅作為指標。如果把十一月推出的【?】看成是一張國語專輯(只有兩首粵語歌在內),Eason今年只在二月出了【Stranger Under My Skin】的粵語EP,略嫌作品少了點,可是聽罷《六月飛霜》的咆哮諷世,以及《苦瓜》的委婉說教,不得不佩服「歌王」還是交出了上乘佳作。 從這張年初EP延伸,今年香港歌手與去年一樣,繼續將唱片製作「EP化」。古巨基、周柏豪、薛凱琪、官恩娜,甚至是重組後再宣佈拆夥的Swing,也以一張五首歌的【Swing到盡】作為他們的告別樂章。有人批評EP氾濫抹殺了唱片的整體性和連貫性,但今年市場上,我們看到了很多貫徹主題概念的EP:周國賢八月推出的【This Is Not The End】,以搖滾之聲及觸及哲學議題探討社會現象,黑白雙EP概念強化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訊息;麥浚龍的【無念】持續音樂實驗性,用超然脫俗的佛理腔調看破塵世,同樣出彩;王菀之套用電影概念,【Cinema of Love】裡的七首歌曲代表了七類不同的片種,整體溢出強烈的戲劇感。由此可見,EP破壞唱片風格之說並不完全成立,重要在於歌手和唱片公司如何精妙利用狹小空間,獻上高水準製作。 情歌之外 題材沒疆界 情話連篇的商業歌曲依然是主流,但香港一向有很多擅長拿捏其他題材的歌手。有「平民天后」之稱的謝安琪,一張【你們的幸福】回歸基本調,藉歌曲向草根階層送上慰問,同時也觸及末日題材,但不及老公張繼聰來得更鮮明,一套「藍衣人」打扮,從四月開始,就開宗明義地為年底探討末世心態的EP【2013】宣傳。出道僅兩年的新晉四重唱組合C AllStar也響應「末日風」,靠推出概念和曲風完整的【新預言書】,在年尾的頒獎禮獲獎無數。 除了組合,樂隊如Dear Jane、野仔、Rednoon及Supper Moment等,歌曲都滲入了多元化題材,有勵志的、懷緬生活點滴的、批判社會現象的。另外,不能不提從來不與主流妥協的My Little Airport, 今年專輯放下強硬姿態,透過側面描述香港這個大商場裡的各種小人物心態面貌,反映霸權對社會的迫害,贏盡樂評人青睞。 新詞人 新氣象 題材眾多,也有賴於詞壇不再只由林夕和黃偉文主宰。近年湧現的新晉填詞人,如林若寧、周博賢、小克、梁柏堅及陳詠謙,都各自在今年寫出了不少精彩作品。其中,憑改編《一絲不掛》成《一支得啩》知名度大增的著名插畫家小克,除繼續主理兩位好友張繼聰及周國賢的專輯,陳奕迅、容祖兒、梁漢文及官恩娜也爭相邀他執筆,詞裡行間充滿無窮想像力的他,有望坐上林、黃二人後的第三把交椅。Wyman在頒獎禮上憑《那誰》奪最佳填詞人,但上台後表示最開心不是自己領獎,而是見到像陳詠謙等新一代逐漸跑出。當然不要忘記兩名唱作人王菀之及藍奕邦,填詞方面亦愈見水平,誰敢再說香港詞壇人才凋零? 巨聲、唱作新動力 展望2012 不少上一代歌手在2011年續向翻唱天碟形式進發,林子祥、劉美君、趙學而以及睽違多年的陳潔儀,感人美聲絕對是質素保證,為Hi-Fi發燒友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選擇。有老歌手回歸,自然也有新面孔亮相,從TVB歌唱比賽「超級巨聲」出身的許廷鏗及林欣彤,今年分別推出了首張專輯,銷量不俗,兩股新勢力蓄勢待發;也有香港新人選擇不在本地發展,離開At17後獨自上路的盧凱彤與合音出身的岑寧兒,赴台灣發行新作,口碑頗佳,當《那些年》風靡香港,台灣也見識了方大同外的本港唱作力量。2011年,我們並沒有退步,隨著TVB與五大唱片公司終解決版稅糾紛,歌手們相繼回到電視機前,期待的是2012年,香港樂壇更加精彩!

Losh
Losh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