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調
專輯 - 9 首歌曲 |

琵琶調

2016/05/11
試聽 聽全曲
馬友友絲路計畫夥伴、技藝超群的琵琶大師楊惟
以楊式風格的琵琶語調 再現不朽的東方古調及西方名曲
交融古今貫通中外 淬鍊出絕佳的經典風範

「若說大珠小珠落玉盤是白居易筆下一種千古不變的美聲,那麼一絲銀線不 著痕跡的串起落在鏡湖面上的水滴,應該就是仙人手中渾然天成的天籟。」 --楊惟
享譽國際的旅美琵琶家楊惟,向來以卓越的演奏技巧著稱,其樂曲彈奏堪稱學習者的典範。此次楊惟不僅帶來5首耳熟能詳的琵琶傳統與近代曲目,更詮釋台灣民謠《思想起》、古琴曲《韋編三絕》、古典吉他名曲《阿蘭布拉宮的回憶》及《佛朗明哥琵琶》(原名Panaderos Flamencos),秉持精益求精、溫古創新的態度與精神,展現真實而貼近人心的琵琶語言。

楊惟琵琶・試說新語
音樂是有生命的,總能讓人自然而然感受其中的喜怒哀樂,同時帶給聆聽者無限的想像空間。有時我們會不自覺想起某一首曲子,也許因為一陣風、或是一池錦鯉、一段故事。這是音樂的靈魂,因為即使沒有具體形象,如此生動的旋律依然能鮮活深植腦海,那是牽引人心一道深沉多情、瞬息萬幻的長河。

所以音樂不止是音符的組合,有生命的音樂不會是一灘紋風不動的止水,而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隨著地勢而有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或隨著天候而有細水綿延、波瀾壯闊的豐富表情。所謂山水有靈,樂曲何嘗不是如此,而靈從何來?除了琴藝,更多是在於演奏家的性格與修養,如同蘇軾琴詩所言:「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因此,追求技藝精進之際,更自勉於視界與襟懷的深、遠、廣,如此才能成就感動人心的好作品。

而琵琶,可以是音樂,也可以是抒情達意的語言,因為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所以始終執著、堅持追求更美更好的聲音。雖說「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然而有時舊瓶新酒也別具一番風味。因此,我除了嘗試以琵琶詮釋西洋樂曲,也樂於複習古曲,溫故所以知新,反璞所以歸真,我也相信琵琶不僅止於傳統樂曲,更可以與世界接軌,只要以眼觀察、洗耳諦聽,用心探索,就能在古、今、中、西的交融裡發覺新意。當練琴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學而時習之,就能享受時有所得的樂趣,用自己理解的音樂解釋音樂,透過指尖的彈挑吟揉,詮釋最真實貼近人心的琵琶語言。

1新翻羽調綠腰 作曲∣楊潔明
New Version of Green Waist Yang Chieh-ming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著名樂府詩《琵琶行》中,窺見了樂曲的歷史足跡。〈綠腰〉又名〈六么〉、〈錄要〉,是唐代著名歌舞大曲,相傳曲風清新婉約深得唐德宗喜愛,但因樂曲規模太過龐大,於是命樂工節錄精彩段落演奏,因而有〈錄要〉之名。

《新翻羽調綠腰》為近代作曲家楊潔明所作,他依據唐代詩詞中關於《綠腰》的描述,特別是元稹《琵琶歌》及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兩詩意境,模擬唐代大曲的結構,將樂曲分為五個段落,取用兩詩內容作為小標題,分別為「散序多攏捻」、「輕盈綠腰舞」、「慢態不能窮」、「婉如游龍舉」、「繁姿曲向終」。全曲以羽調為中心,融合清樂、雅樂、燕樂風格,展現古樸風格,成為近代相當著名而盛行的琵琶曲之一。

2佛朗明哥琵琶 作曲∣Esteban De Sanlucar
Panaderos Flamencos Esteban De Sanlucar
此曲由西班牙近代作曲家、佛朗明哥吉他演奏家Esteban De Sanlucar所作,原題“Panaderos Flamencos”,意指「佛朗明哥的烘焙師」,是他最著名而廣為流傳的作品。樂曲以西班牙吉普賽音樂為核心,展現熱情、探索與喜怒哀樂的訴說。

楊惟詮釋此曲的緣由,是某次在美國演出「天山之春」、「送我一枝玫瑰花」時,經由聽眾回饋而產生的想法。爾後他透過學習與揣摩,慢慢釐清指法,以下出輪作為曲子的精髓,在歡快明亮、熱情洋溢的氛圍中,彷彿看見翩然飛舞的大圓裙,和髮髻上美麗的紅色朱槿花,彈奏出耀眼陽光下的燦爛舞姿與笑容。

3韋編三絕 古琴曲
Diligence in Study Classic guqin piece
此曲原為古琴曲,又稱〈讀易〉、〈秋風讀易〉,取材自《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的「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此典故描述孔子讀易經時,因勤奮地反覆閱讀習誦,將編串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數次,讀到得意之處,心領神會的愉悅快意躍然於音符上。

楊惟挑選這首被視為琴藝入門作品的〈韋編三絕〉,嘗試以琵琶和古琴相似的技巧「吟猱綽注」來詮釋,在臨模古琴的趣味與奧妙之餘,更表達樂曲原始意境,延伸其激動人心的音樂性。一如樂曲隱喻,「學而時習之」,學習也是一種生活,當它成為一種習慣,便能享受時有所得的樂趣。

4龍船 琵琶古曲
Dragon Boat Classic pipa piece
《龍船》是流傳於江南一帶的琵琶獨奏曲,清代以來多位琵琶名家都曾以擅彈此曲聞名,尤其浦東派創始人之一的陳子敬,其彈奏版本對後世影響最大,成為現今流傳最廣的譜本,無論是民間藝人「阿炳」華彥鈞或張步蟾之傳譜,大抵都承襲於陳子敬。此處彈奏的版本,則為張步蟾傳譜,張正秋改編,林石城記譜整理。

這首描繪端午龍舟情景的樂曲,汲取蘇南吹打樂和江南絲竹樂的曲調,更運用了琵琶各種特殊技巧,來模擬鑼鼓聲、船聲、划水聲、歌聲。隨著鼓聲起,船身如潛龍出閘,在白浪中疾速向前奔馳。水上鑼鼓喧天、岸上歡聲雷動,呼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將節日熱鬧氛圍描繪得淋灕盡致。

5渭水情 作曲∣任鴻翔
Reminiscences by the Wei River Ren Hong-xiang
著名琵琶演奏家任鴻翔於1984年創作此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並揉合了渭水所在的中國西北地區曲調,展現濃郁風俗性、色彩性的民族風情,也是平湖派代表樂曲之一。

樂曲始於明亮的號角性音調,明朗而開闊,緊接著運用正調慢板,呈現音樂主題。其中借鑒了秦腔苦調元素,因而帶有強烈的陝北音樂風格,琵琶在此以長輪為主、推拉吟揉等技巧為輔,優美、深沈而細膩的曲調,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無限的眷戀與思念。轉入快板後,鏗鏘的掃弦及長輪、分彈等多種技法,表現了渭水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爽朗人們的精神面貌,最後主題再現更富於動力,情感也更為豐沛。


6三六 江南絲竹古曲
Three Six Classic string and woodwind ensemble piece from south of the Yangtze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在琵琶曲版本上,可追溯至清代李芳園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但題名為《粧暗香女史梅花三弄》,各段小標題與分段方式與原譜有所不同。

此曲採用了傳統民間樂曲常見的「合頭」特色,意即使用一個相同樂段來串連各個小段落,透過拍子上的疏密對比、速度對比等巧妙彈性,使全曲展現出旋律流暢、節奏活潑的歡快氛圍,更被改編為多種不同配器的合奏版本,其膾炙人口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7思想起 台灣民謠/王森地改編
Recalling the Past Taiwanese folk song/ Rearranged by Wang Sheng-Di
《思想起》為流傳於恆春地區的台灣民謠,因民間藝人陳達與他的老月琴,在滄桑而充滿土地色彩的歌聲中,刻畫出開拓時代裡的思鄉之情,不僅成為廣為人知的閩南歌謠,歷來更流傳了無數的演唱、演奏版本。

由王森地改編的琵琶版本,有別於原曲以月琴彈唱的樸質草根性質。樂曲先以民謠原始旋律為引子,並在傳統琵琶音樂常見的曲式架構下,增添一段活潑的快版,最後再次回歸慢版主題旋律,讓略帶愁苦的民謠有了淡然婉約的新意境。


8阿蘭布拉宮的回憶 作曲∣法蘭西斯科.塔雷加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Francisco Tárrega
被譽為是「近代吉他音樂之父」的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塔雷加,畢生作品有300多部,古典吉他諸多名曲皆出自他之手。這首旋律極為優美的名曲,據聞是塔雷加1896年至南部格拉納達時,看見著名宮殿阿蘭布拉宮在夕陽餘暉的光彩,對美景有感而發而寫下,並賦予它「祈禱」的副標題。此曲以右手輪指技巧彈奏,並貫穿全曲成為一大特色,是古典吉他愛好者必備的獨奏曲。
以同樣擁有輪指技巧的琵琶詮釋此曲,是十分巧妙的改編。楊惟有感於此曲悠遠的旋律,恰能表述內心裡語言所不及的情感,也許是不經意的撩起的潛藏記憶,在串串流洩的音符下,一如漫卷西風,黃了繽紛一季的色彩。


9十面埋伏 琵琶古曲
Ambush from All Sides Classic pipa piece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與〈霸王卸甲〉同樣以中國歷史中的楚漢相爭為題材,前者描寫劉邦戰勝的意氣風發,後者講述項羽戰敗的黯然卸冑,同時也是傳統琵琶曲目中最著名的兩套武曲。從流派考據,〈十面埋伏〉為北派琵琶家王君錫所流傳,最早出現於華秋萍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

本曲極盡琵琶揉、挑、推、掃等技巧,模擬擂鼓、戰馬嘶鳴、刀劍交擊等聲響,賦予樂曲情景交融的寫實感,極力刻畫「得勝之師」的威武雄姿,展現極大的音樂感染力。此次有別於一般演奏版本多結束於「追擊」,楊惟接續「項王敗陣」、「烏江自刎」兩段,為樂曲與其故事做了更完整的詮釋。

相關專輯

查看全部

    發行日期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