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歌有人聽我就知足了」——專訪馬頔

「寫歌有人聽我就知足了」——專訪馬頔
dato
dato

獨立唱作歌手馬頔,在二○一四年以首張專輯【孤島】中一首《南山南》博得滿堂彩,音樂帶領著他走過大江南北,在中國巡迴也曾來到台灣開唱,而闊別多時,在天氣如火一般燒起來的盛夏之際,馬頔帶著新單曲《大雁》以及與魏如萱合唱的《星期三或禮拜三》將再度於七月底前來台北,為最新巡演「孤陋寡聞」揭開序幕。

兩年沒來台灣,馬頔坦承非常懷念台灣的美食,這回在台北、台中與高雄開唱,想必能嚐遍南北美味,他還特別提到想到台東走走,希望可以去探望胡德夫,兩人曾在「五百里城市音樂節」合作,當時在台上互唱對方名作廣獲好評,自那時建立起的交情綿延至今。
新歌因無心插柳誕生,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自首張專輯【孤島】後,隔了兩年馬頔發行了《皆非》,又過了一年樂迷們才等到《大雁》,馬頔說「這首歌和北京本土後搖樂隊文雀樂隊合作,起初就是為了好玩兒,結果不錯,大家一商量就錄出來了。」無心插柳卻成了新作誕生的契機,細讀歌詞,發現和過往的口語一些的創作風格不同,馬頔用了不少古文的格式創作,諸如「棲客萬重╱山搖地動╱遊者千呼╱喚難與共」、「朝暮夕春╱踏冬泥雪╱風塵垂淚╱悲合歡離」,對此馬頔表示,的確借用了一些古詩詞來進行新的嘗試,創作靈感全來自生活。 聊創作又聊到成名作《南山南》,馬頔自認這首廣為流傳的歌並沒有為他接下來創作帶來壓力,還謙遜地說「這首歌也算不上有什麼可以炫耀的成績,就是一首歌罷了,寫歌我不一定非要讓這麼多人聽,有人聽就知足。」謙虛的態度如他的作品一般,底蘊深厚且順耳可親。
創作腳步雖慢,但仍時時關注樂壇脈動
有別於唱片市場一旦匯聚了人氣就會持續推出新作品,馬頔首張專輯大後歡迎之後的兩三年裡反而只推出兩支單曲,他自嘲自己創作速度本來就慢,現在甚至還愈來愈慢,「創作來自於生活,但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被感動的次數在縮減,所以能有感而發寫出來的東西就少了。」解釋了緩慢的創作步調,話鋒一轉,馬頔說自已最近愛在家裡打電玩,一天的時間分配下來還有不少比例讓電玩佔去。 而華語樂壇一向變動很快也很大,身為創作者的馬頔雖然創作步調快不起來,但他仍時時刻刻關注樂壇的脈動,他說自己聽的音樂類型頗雜,好聽的都聽,近期頗喜歡名叫何大河的年輕音樂人,認為他不屈就於市場也不對聽眾逢迎,音樂作品相當用心。 二○一七年下半場才正式開始,問到接下來的計劃,馬頔笑說就是忙演出和寫歌,巡演後想休息一陣子,但隨即又神祕地賣了關子說可能會有驚喜也說不定。訪問最後, 他也再度和台灣樂迷打招呼「大家好,歡迎來演唱會找我玩兒,不來也沒事,開心就好。」保持作品有人欣賞就好的知足,同時又擁有創作者用作品展現出來的迷人高度,喜愛馬頔的你我,都應該趁此機會好好地親臨現場用耳朵感受馬頔作品裡迷人的輪廓。
dato
dato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