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 互相成全-李建復

理性與感性 互相成全-李建復
馬欣
馬欣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一個實驗,把小白鼠放進紙迷宮裡,看牠怎麼找路,這跟人出社會後的情況有點像,但跳脫箱子之外的全觀思考,則是李建復給我的印象,「總會有路走。」化繁為簡的清爽,前輩的歌裡有人生。 許多人念茲在茲的夢想,李建復並沒有被它束縛住,對他而言,跨界工作是享受人生的方式,這幾年他從電腦界到唱片圈,到現在兩邊互補合作,視野一直在找尋新的焦距,好似一個玩心不退的大人,非要看清楚紙迷宮的全貌,歌聲如人,他像個奕棋者,穿梭在黑白子的矩陣間,下手在一個「定」字。 成名昏頭就像發天花一樣 得過一次難再犯病 他最近出了專輯【轉眼一瞬間】,隔了多年,再度與《龍的傳人》侯德建合作,「這張專輯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我自己花錢出的作品,現在我54歲,我知道我的情感力道該放在什麼地方,也是如今,我才真感覺到我唱歌是有對象的,包括唱給我女兒聽或唱給我自己聽。」那時他聽到侯德建的《轉眼一瞬間》,正是他這階段的心聲,內心澎湃不已,這個被眾人視為民歌教主級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不過就是一個學習誠實面對自己人生的人。 「還好我19歲時就紅了,那時也昏頭過,成名就像發天花一樣,以後難再犯病,安迪沃荷講的『人生的15分鐘』,已經提早被我預支了,之後的心態反而穩定,紅與不紅就不關我的事了。」 沒了名氣慾望,他一路上少有雜念,「我當初的紅是因為我歌聲聽來滄桑,剛好跟那時代氣氛吻合,侯德建《龍的傳人》也是因為剛好中美斷交,才會這麼紅,當然侯德健在寫這首歌,也沒預期到斷交,只是把心裡想寫的歌寫出來。」他非常清楚名氣裡是混泥帶沙的,「那裡面通常都是水,流完就過了。」他說。 市場並不膚淺 要知道自己的缺點 台灣正處在唱片低谷,很多人開始想起當年民歌時代的活力,不過李建復發完那15分鐘的天花後,果然清醒,那份民歌詩意,終究還得活進產業結構裡,「你本來就知道流行是一陣一陣的,比方群星會一陣、民歌一陣、羅大佑一陣,周杰倫一陣,人們只是在等下一陣是何時來?」他說,自己曾在浪頭上,之後另一陣浪又打過來,他在過程中,多少知道自己會暫時離開歌壇的。 「那時我有唱鄭愁予的詩,我當然喜歡他的詩,也自認詮釋得不差,但沒有賣好,其實那段時間我碰到的製作人或創作人,都是給我很難唱的,淺白的歌就不會丟給我,這樣出來就不會紅,有首歌《夸父追日》,多難唱,出來賣不到四萬張,那時賣四萬張是很丟臉的事,現實馬上打醒我。」但他知道這是遲早來的,並不是市場只能吃芭樂,「你看在我們之後出來的蘇芮與羅大佑,都是很有深度的,市場沒有人想像中那麼淺,也沒那麼好捉摸,對我來講,那時歌手經歷是個很好的實驗,後來就不會這麼驕傲。」 此後,他靜待人生出手,培養見招拆招的本事,「我覺得無論做哪一行,反省力很重要,反省是為了看你自己的定位,你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如果常在反省,你自然就會平靜下來。太多時候,你追求目標同時,也不自覺在追求別人怎麼看你,但那是兩回事。」 事業版圖的跨界讓他體認到一點,「很多人會恭維你,部分是跟你說客氣話,但若認為那些客氣話是真心的,就會摔下來,而且摔很重,知道缺點很重要,很多事情就會清楚。」 唱片公司肯轉彎就有路走 對他而言,成名之後,學到的課題就是懂得在有霧的海行駛,「我在新專輯裡選《人。海》,是因對現階段的我來講,家是後盾,但也有抽象的意義,除了家人的支持外,也代表著你有經驗值可以篤定地往前走。」 他表示環境是一直變的,他不覺得有什麼好沮喪,「現在唱片本來就不可能賣多好,因為中介質改變了,中間牽涉到不同的產業,會很辛苦,但我不覺得沒希望,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商業模式,至少KKBOX在台灣是收到錢的,在內地是不太可能花錢消費音樂;我最近跟KKBOX合作有聲書的部分,大陸員工第一次看到真的有人給他報表。」 肯轉彎,就有路走,他堅持滴水穿石,如他之前在內地玩的音樂快閃,感動了很多在當地的台灣遊子,「喜歡音樂就要面對實際問題,唱片公司遲早要有經營通路的能力,培養一個小團隊好好做社群經營,不然如果只是靠排秀、接商演何必要唱片公司?」 知青肯苦敢苦 台灣創作活水就還在 當初民歌創作的活水,他覺得還在,「台灣的優勢還是在,不然你看內地人口跟市場的比例,他們應該更厲害,但這不是錢買得到的,那是環境與氛圍的關係,因為你去唱『中國好聲音』紅了,接下來你就被埋進了商演中,沒時間創作,台灣比較有創作的環境,我們相對有人甘願做傻事,大陸因為同儕壓力太大,等不及,但台灣有一票創作人,還在慢慢經營,願意一張專輯做三年,我之前跟StreetVoice合作,發現這活水還在。」 從金韻獎歌唱比賽出來的他,怎麼看現在如野火燒不完的歌唱比賽?「選手自己要能放得開,且試著假設你不唱歌,你能做什麼事?不要困住自己,你這樣才能放鬆,歌才能唱得好。」他提醒:「你還是要唱自己能感動的東西,而且能感動人,不能做到這兩點,那你就是裝配員,就不能稱為歌手,我知道生存不易,但三不五時,總是唱首自己喜歡的作品,不然就沒有代表作,也失去了做為歌手可貴的地方。」 他直言民歌運動不再,「時代氣氛不同,那時我們聽到的都是淨化歌或翻唱歌,所以想唱自己的歌,但台灣精神上的苦還是在的,代表台灣民歌精神還有存在的可能。」他提到,衣食飽而知榮辱,那點精神上的困乏,使得在藝術上永遠有想飽足的空間。無論哪一代,知青那往心裡燒的知榮辱,侯德建、李建復之後並沒失傳。 *攝影:Cheng Chen *場地提供:Akuma ca ca 可可設計人文咖啡館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KKBOX音樂誌
馬欣
馬欣

延伸推薦專輯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