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vera Sound 2017:拍謝少年維尼的巴塞隆納音樂祭追星誌(下)

Primavera Sound 2017:拍謝少年維尼的巴塞隆納音樂祭追星誌(下)
維尼
維尼
Primavera Sound 2017 Day 3- 6/3(週六)
今日聆聽: 20:55 ~ 21:40 Joey Purp 22:35 ~ 23:45 Seu Jorge plays The Life Aquatic. A Tribute to David Bowie (此行最重要) 00:00 ~ 01:40 Arcade Fire (聽四十分鐘轉場) 00:20 ~ 01:20 King Krule
Joey Purp
今日以來自芝加哥的黑人饒舌新星 Joey Purp 開局;我從未聽過這位小哥,在買酒的路上被他饒富趣味的說唱旋律吸引,駐足聽完整場。與 Joey Purp 搭配的 MC 操控 filter 的技巧純熟,兩人現場呈現的音樂質感非常合拍,但或許是現場演出經驗不足,演出尾端潦草結束,整體依舊好評,期待並關注未來作品。
Seu Jorge plays The Life Aquatic. A Tribute to David Bowie
Primavera Sound 公佈演出陣容的方式非常直接,主辦單位總是在演出前半年不囉唆地直接將所有演出者全部公布。今年初名單公佈的當下,我幾乎停止呼吸,一場這輩子錯過就再也不會有的演出,竟出現在眼前:「Seu Jorge plays The Life Aquatic. A Tribute to David Bowie」 Seu Jorge 是位葡萄牙裔、嗓音非常低沉強悍的民謠歌手,他曾在鬼才導演 Wes Anderson 2004的作品「海海人生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中,飾演一位愛唱歌的水手,老抱著吉他在船上用葡萄牙文唱 David Bowie 的金曲。在電影世界之外,Seu Jorge 也順勢出了張 David Bowie 的葡文翻唱專輯;彼時還年輕清瘦的 Seu Jorge 單肩扛著吉他,暗自神傷地出現在專輯封面。
「海海人生」是我看過最多次的電影之一,學生時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把 DVD 丟進電腦裡,把自己丟進那崎嶇海域裡頭。而 David Bowie 這位捉摸不定卻始終溫暖正直的變色龍,總在我的人生交叉口伸出手,給我一首問世好多年卻新奇依然的單曲,讓我學著跟自己相處。 David Bowie 於2016年1月10日過世,才69歲,可他的最後的作品依舊有力,歌詞還那麼嚴峻美麗呀。 我一定一定要看到這場演出,這應該是人生最後也是最接近 David Bowie 的機會了。 提前一小時在舞台前排等著,台上簡單放著一把椅子、兩隻收音麥克風、一些笨拙可愛的航海小道具。簡樸的配置,卻掩蓋不了舞台後那片地中海的深邃美麗。觀眾快速集結,彷彿輪船即將啟航,一位觀眾掏出速寫簿與鉛筆,靜靜地畫著,我用力聞著海風。 演出開始前,工作人員上台致詞:「今天的舞台上總共有兩位歌手一起演出,一位以肉身現形,一位則用精神參與,而你們是如此幸運。讓我們歡迎 Seu Jorge 與 David Bowie!」鼻子好酸,身旁的金髮女孩哭了出來,啜泣聲悄悄從人群的隙縫中浮現,Seu Jorge 穿著全套「海海人生」淺藍色船員制服,戴著紅色毛線帽,單肩扛著吉他,緩緩走了上台,我不停深呼吸。
Seu Jorge 唱的每一首 David Bowie 的歌曲都掀開了我過往人生的摺角;當所有的脆弱被歌曲縫起,當時間就快要頗平了皺褶,Seu Jorge 渾厚、不可思議的低音歌喉化成陣陣熱帶洋流,推動著我行過那些被 Bowie 確實陪伴過的險惡海域,當時那些快要窒息,但又用力活過的痕跡。 應該要開心,應該要感謝的,可是還是好難過呀,愛與離別怎麼能這麼苦,可惡。
Arcade Fire
演出結束,失魂落魄,Arcade Fire 現場滂薄,但我的意識暫時被隔絕了,硬撐幾首後逃回同一時間的 King Krule 演出,想藉著他的乖張沖淡太濃烈的情緒。
King Krule
King Krule 動作身形與2014年來台差不多,招牌的吉他低音毒辣旋律維持得很好,倒是同行的樂手實力增強許多,新歌整體聽來更是刁鑽過癮;就在快要嫉妒這傢伙的同時,不小心發現那睥睨一切的眼神還在,這才放心地繼續聽下去。 King Krule 演出結束後,精神上是再也盛裝不下更多的音樂了,趕場跑動的雙腿也逐漸不聽使喚,跟著逐漸稀疏的人群離開音樂祭場地,結束期待一整年 Primavera Sound 初體驗。
後記
以搖滾樂文化演進的角度切入,音樂祭首先是嬉皮反戰文化的產物,活過草創時代的象徵意義後,音樂祭逐漸展開與商業的合作與嘗試,最後像是有機體般,發展出能夠持續運轉的營運模式。音樂祭早已不再只仰賴愛與和平的想像,而是成為各產業鍊環環相扣的合作經濟,這是無可避免的典範轉移。 Primavera Sound 屬於千禧年後才開辦的現代型態音樂祭,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它自然能避免許多重蹈覆徹的失敗嚐試,加上交通及地理因素,很快便站穩腳步,在陣容、票價上都立於不敗之地,不論觀眾、樂團或者贊助廠商,在音樂祭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今年的吉祥物超可愛,兩齒海蝸牛! 順著歷史、一代代接力培養出來的文化才有力道,也才不會老去,台灣的音樂祭文化剛過了第二個十年,年紀尚輕,可能性無窮。考驗時時浮現;票價、進場人次、節目內容、策展方向,比較敏感的觀眾都嗅到了近年台灣在地音樂祭場景正在形變的訊號與徵兆。 搖滾樂/音樂祭文化不是星座算命,臆測未來毫無意義;即便遠遠飛到了巴塞隆納的異國海岸,感受文化強烈衝擊的同時,心中想的還是故鄉的海岸線。越來越接近音樂場景的第三個十年了,台灣能不能再與眼前這些美好接近一些呢? 建立起自己的搖滾樂美學判準,拒絕有些氾濫的、消費搖滾樂符號的免費粗糙演出;趕緊提起腳步,用合理價錢買張票進場支持你喜歡的場景/樂團/活動吧!
維尼
維尼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