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不思議之「幾個美國人在巴黎」

法國不思議之「幾個美國人在巴黎」
沈鴻元
沈鴻元
飾演Turner的薩克斯風手Dexter Gordon
舞台上激情的演出落幕了,鋼琴手Herbie Hancock、貝斯手Ron Carter、鼓手Tony Williams如釋重負,但薩克斯風手Dale Turner有些意猶未盡,似乎還有些情緒想藉著演奏宣洩。他向酒保要了杯酒,但酒保不肯給,因為房東太太三令五申,再給他酒,極可能直接倒在俱樂部舞台上。不過這對Turner來講,或許算是求仁得仁。打開俱樂部的門,外頭下著雨,他步履踉蹌地走在巴黎街頭,…… 等等,上面幾個樂手,All Music Guide裡都可以查到大筆的資料。但Dale Turner何許人也?AMG找不到任何一筆資料,要查或許得移駕到IMDB(International Movie Database)試試。 Dale Turner其實是個虛構人物。法國導演Bertrand Tavernier在西元1986年拍攝了電影「午夜時分」,以作家Francis Paudras替鋼琴手Bud Powell撰寫的「無神論者之舞(Dance of the Infidels)」這本傳記為藍本,並參考薩克斯風手Lester Young的生平,刻劃出美國樂手為尋找音樂第二春而遠渡歐洲的期待,以及之後的無奈。Tavernier邀請長年旅居歐洲的薩克斯風手Dexter Gordon,飾演Turner這個角色。但對早於西元1962年便定居巴黎長達十五年之久的他來說,與其說劇情影射任何人,更像扮演自己。也因為「就像是扮演自己」,Gordon演來極具說服力,隔年甚至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最後雖是敗給了「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裡的Paul Newman,卻是爵士樂前無古人的創舉。 許多爵士樂手喜歡巴黎,因為在那兒他們不需擔心種族歧視者的壓迫,因為他們的音樂在那兒比在家裡更受歡迎。Charlie Parker如此,Louis Armstrong如此,曾被白人警察用警棍打到頭部重創的Bud Powell更是如此。聽Powell的音樂很有意思,在法國留下的錄音通常水準比在美國的錄音來得更好,那是因為他無須擔心被跟監被栽贓或被毒打,心情變好了,音樂當然跟著變好。 既然從電影談巴黎的爵士樂,「美國爵士樂手在巴黎」這件事對那時的電影新浪潮也有極大影響。西元1957年十一月,小號手Miles Davis帶著樂團來到法國,準備在巴黎著名的聖日爾曼俱樂部(Club Saint-Germain)大展拳腳。新浪潮名導Louis Malle也正準備拍攝「死刑台與電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他的助理恰好是個爵士樂迷,於是建議Malle邀請Davis一行人替電影錄製配樂。同年十二月四日,樂團就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聽完劇情大綱後直接即興演出,完成了史上最精采的電影配樂之一。 西元1959年,導演Roger Vadim的作品「危險關係(Les Liaisons Dangereuses)」也採用爵士樂為電影配樂。以鋼琴手Thelonious Monk的曲子為主,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亦在音樂裡扮演極重要的角色。Vadim對爵士樂可一點不陌生,稍早的電影作品「誰知道?(Sait-on Jamais)」便已邀請Modern Jazz Quartet合作了。 這幾個美國人在巴黎玩爵士樂,遠比在美國玩開心呢!
沈鴻元
沈鴻元

延伸推薦專輯

最新文章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