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Album - 6 songs |

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2017/04/07
Preview Full Track
6 songs
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 (男高音)
诺特Jonathan Nott (指挥)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男高音考夫曼最新作品。
《大地之歌》传统上都是由女中音与男高音合作演唱,在此则首度由考夫曼一人诠释。
德国的标准报表示:“终究发现这部作品感人的巨大内涵,从人生的纯粹丰盛到生命终点,全都融合在一个声音了”。

生于1969年的考夫曼,其声音与诠释正值颠峰,其诠释深情、拥有十足的张力,且音色偏暗,别具特色,因而特别适合演唱德奥传统的浪漫曲目。专辑收录德国作曲家马勒的名作《大地之歌》,作品原本是由两位声乐家演唱,在这份录音中,则首度由考夫曼一人诠释。

《大地之歌》是以译成德文的中国诗作为灵感所写成,本质上是歌曲与交响曲的融合形式,创作动机是因为马勒接触到汉斯.贝特格用德文翻译的中国诗集“中国笛”,而从这一诗集中选出七首诗,将它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作成六个乐章构成的大型交响声乐套曲。作品乐谱封面有副标题,“为女低音(Alto)或男中音(Baritone),及一位男高音(Tenor)及管弦乐团的演奏配置而作的交响曲”。六个乐章分别为:《人间饮酒悲歌》、《秋日孤客》、《青春》、《佳人》、《醉春》与《送别》。

马勒交响曲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晚期,在庞大的第8号“千人交响曲”之后,《大地之歌》、第9号与第10号交响曲代表晚年死神笼罩下,气氛阴森的“告别”三部曲。而直到马勒逝世时,他都没有机会听到“大地之歌”或是第九号交响曲的公演。

传统上这部作品都是由女中音与男高音合作演唱,对此考夫曼有不同的见解,于是便在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所在的爱乐厅(Musikverein)中的黄金厅(Goldener Saal),与指挥家诺特(Jonathan Nott)一起实现了他的想法。对于首度由一位声乐家单独完成的演出,德国的标准报(DER STANDARD)表示:“终究发现这部作品感人的巨大内涵,从人生的纯粹丰盛到生命终点,全都融合在一个声音了”。

自从法兰兹·温德利希(Fritz Wunderlich)于36岁英年早逝之后,考夫曼是第一位能够晋级顶尖男高音的德国人。以往他一直专注于艺术歌曲与歌剧,在威尔第与普契尼作品的成就,早已经公认是义大利歌剧的最佳诠释者之一。而透过这张令人动容的专辑,又再次印证了他当今最佳的德语男高音。

Related Albums

See All

    Release Date

    2017/04/07